世界縱已内卷 法治不容躺平——2003网站太阳集团2021屆畢業典禮導師代表緻辭
(二〇二一年六月十六日)
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教授、副院長 蔣海松

親愛的各位畢業生,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家長;
感謝學院給我發言的機會,再為諸位送行。生活需要儀式感,畢業典禮是最神聖的一種儀式。記得我曾在《法律與藝術》課上和某一年的畢業緻辭上,把畢業比喻成一個重大法律事件。容許江郎才盡的我,再次轉引一下。當然有所更新。
從刑法的角度,畢業是刑滿釋放或者越獄成功,你們解放了;從民法典的角度,畢業是培養合同順利履約,産品及時交付。從經濟法的角度,從此你們不再需要老師的“國家幹預”,你的行為隻被你自己所壟斷。從婚姻法的角度,是你們與學校的良緣孽緣一筆勾銷,從此一别兩寬,各生歡喜,今天算是離婚冷靜期的開始。從國際法的角度,是一群主權國家誕生,不再需要宗主國的庇護。從法制史的角度,你在校園的真情過往從此成為中華法系一般遙遠的追憶。
剛剛屈院長說了,今年最火的熱詞是内卷與躺平。我發言的主題打算就叫《世界縱已内卷法治不容躺平》。
内卷加劇之下,我知道你們今年畢業難,就業也難。據說好多北大清華博士甚至海歸高知都去了街道辦,據說送外賣的小哥都是碩士學曆。家政學被授予法學學位,甚至真有清華大學的美女碩士做家政去了。衡水中學的孩子自嘲是“鄉下土豬”,立志要拱了大城市的白菜。其實大城市的白菜,也早就在内卷中憔悴不堪。一些同學缺席了今天的畢業典禮,他們倒在論文答辯的屠宰場,這算是教育的内卷。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想混一混就能畢業的時代結束了。我今年組織本科答辯,督促答辯從嚴,結果學院第一次斃掉了三十個同學。有同學私下送我綽号“蔣一刀”,把王文勝老師專屬的殺手稱号送給我。也有罵我說,他們姓蔣的曆史上就是國民黨反動派,是劊子手。
我們必須正視,内卷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是資源有限、競争加劇的必然産物。“萬物皆可内卷”。你卷或者不卷,壓力就在那裡。汪全軍老師家的小女兒本月剛出生,他就發條微信說,得樹塊牌子,“距離高考倒計時6570天”。
面對内卷的高壓,很多人選擇了躺平,網上甚至開設了《躺平學導論》,主張“躺平即是正義”。白岩松這些青年導師義正辭嚴嘲弄“不會吧”。但我不想過度指責。我首先承認,面對内卷的壓力,選擇躺平本屬于天賦人權。諸葛亮不就是南陽躺平之後才建功立業?西遊路上的“躺平學大師”豬八戒就比“内卷學大師”唐僧有情有趣得多。
榮譽是虛幻的,評價是别人的,但什麼才是自己的?人不要活得太累。心态要放平和一些,追求卓越,但也接受平凡。渴望成功,但也包容失敗。除了追捧“成功學”,更要修行失敗學。
今年有一條新聞讓我非常感慨。大連理工大學一位化學碩士,他非常努力,由于實驗數據不對,他拼命熬夜,卻還是做不出數據,最終自嘲家裡二十年養了自己這個廢物,選擇了自殺。他的遺書沒有指責過任何人,隻是希望來生做一隻小貓,不要那麼累。他的故事讓我無限哀傷。孩子,我知道你追求成功,不容許自己失敗,可是,你要知道,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比如你我,可能奮鬥一生也隻有平庸的宿命。“用盡全力,才能過上平凡的一生。”但這樣也行。
我們從少到大,一直接受着各種勵志教育,“要成功”、“要超過所有人”、“要拱了大城市的白菜”,超女鄧紫棋有首歌,要成為“夜空裡最亮的星”。但是從來沒有人教我們如何接受失敗,包容失敗。畢業典禮上總有太多豪言壯語,“此去繁花似錦,歸來仍是少年”。剛剛屈院長也說了,其實你步入社會,很大可能是從月薪供不了房租的實習律師開始的。我受托拟了一句“法行天下,不負韶華”作為畢業展闆,但我知道,法治建設絕對不會多了你我這一兩個司法民工真的一下子就高奏凱歌、法行天下了。

社會不隻有那些日進鬥金的流量明星,如鄭爽那樣“一爽=1.6億、一天=200萬”,不隻有那些“一個億小目标”的财富神話,我們的社會還有無數的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環衛工人,還有幾億人月收入少于一千元,還有多少人為了節約一毛錢兩毛錢耗在拼多多上卑微地求人砍價。這才是一個真實的社會。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因為真實,才有力量。讓我們拒絕無謂的内卷,讓我們學會敬重平凡。
今早拍畢業照的時候,我注意到,一個快遞小哥送來畢業鮮花,但他沒有急于離開,而是坐在摩托上,充滿羨慕地看着大家拍照。困在系統内卷的外賣小哥每分每秒都在搶時間,他肯花幾分鐘停下來,這非常難得。我相信,你們穿着學位服、笑靥如花的樣子一定觸動了他内心美好柔軟的一面。你要知道,哪怕你最平凡的生活也是另一些人可能終生到不了的彼岸,也值得你珍惜。
當然,我說的,躺平是天賦人權,更多講的是個人的人生态度,少一些無謂的争鬥與算計,風物長宜放眼量。這是講的“做人”,但是“做事”,我也不主張完全躺平。躺得了初一,躺不過十五。尤其是法治事業,太需要我們接力奮鬥。甚至内卷這種現象的出現,本身就是法律制度不健全、競争無序化導緻的。要解決内卷,得落實法律上的平等權,建構有效競争的制度,做到資源的公平分配。借用柏林的區分,偶爾躺平,那是個體的消極自由,但為法治而奮鬥,則是更有力的積極自由。須知,世界縱已内卷,法治不容躺平!
我們法理學界有句名言:“法律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别的發明讓人類學會駕馭自然,而法律的發明,則讓人學會控制自己。”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還引用了這句話。法治,是一種制度,更是一種精神,是一種信仰。
中國法治之路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于其中,更需沖決羅網,浴血奮戰。十幾年前,跟你們一樣的年齡,我畢業前還填過一首壯烈的《賀新郎 法魂》,“子規夜半猶啼苦,待吾侪,抛卻頭顱血。倡法治,昭日月”。
今年是建黨百年華誕,曆史是最好的老師。學黨史也要結合學校史、學院史。千年學府,“百年法學”。湖大法科的前身是時務學堂,這是近代中國的法學教育的開端之一。當年梁啟超、譚嗣同、唐才常等教員,為變法圖強舍生忘死,蔡锷、林圭等學生舍命相随。民國時期的湖大法科也熠熠生輝。比如,共産黨創始人李達在湖大創作《法理學大綱》,開創了馬克思主義法理學中國化之路。當時既有當局的政治壓力,還面臨病痛折磨,他得了胃潰瘍和坐闆瘡,不能落座。大熱天的,他就用兩條凳子架起一根扁擔支撐臀部堅持寫作,其堅毅不亞于古人“懸梁刺股”。李祖蔭教授後來參與《憲法》、《婚姻法》等重大法規的起草。民國的馬叙常教授與青年毛澤東一起發起了“湖南省憲法”,黃右昌、周枏在此最早開創中國的羅馬法研究。這是我們湖大法科的榮耀,他們用自己的熱血樹立了中國的法治豐碑。

法學家拉德布魯赫說,每一代人當寫下自己的詩篇。現在到你們了。将來不管是角逐法庭的法官檢察官,是口若懸河的大律師,還是默默耕耘在基層司法所的普通小兵,你們都是法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法治的長河裡,你們都是閃亮的那顆星。
你們将是我們的驕傲!母校永遠為你們祝福!
最後,我也不吟詩做賦了,口占四句最簡單的打油詩,為各位壯行。詩曰:
“躺平一時爽,法治路正長。
内卷猶無懼,恢弘創新章!”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