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師代表 汪全軍副教授)
親愛的同學們!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光陰似箭、白駒過隙……當我們聽到這些标志性的開場白時,預示着又到了該說再見的時候!數年前,大家通過近乎殘忍的考試,從千軍萬馬中闖過獨木橋,相聚在嶽麓山下、湘江之濱。過去的幾年,大家一邊享受着嶽麓山風景名勝區的優美景色,一邊接受2003网站太阳集团的嚴苛訓練,特别是《民法總論》的“折磨”。走到今天,大家終于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
古希臘德爾菲神廟的門楣上有句名言——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将其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汪全軍将其作為自己微信朋友圈的個性簽名。我想,此刻大家也可以認真的品味一下這句話,重新認識你自己。從法科生到法律人,身份發生了重大轉變。在學校,大家面對的主要是理性的、抽象的法律知識,而進入社會,大家要面對的卻是感性的、具體的法治實踐。
我們接受的法學教育告訴我們,立法應該基于類型化思維,将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歸納為抽象的法律行為。《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但當我們一條一條的閱讀時,我們的腦海裡是否能夠浮現出日常生活中的場景呢?或者說,我們腦海中浮現的場景和《民法典》的規定能夠對應得上嗎?當我讀到《民法典》第1079條第2款“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調解無效的,應當準予離婚”的内容時,我腦海裡浮現的夫妻感情破裂的場景是激烈的争吵,是長期的冷戰,甚至是“喜當爹”的悲劇。但當我繼續往下閱讀,該條第3款卻告訴我,我腦海裡浮現的這些場景都不能被直接認定為夫妻感情破裂。此刻,我開始懷疑,我是誰?我到底是生活世界中的汪全軍,還是法律世界中的行為主體?也許,我們應該明白,抽象規則産生的過程,也是真實世界消失的過程。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司法領域。我們接受的法學教育告訴我們,司法基于控權的立場,通過程序的分化,試圖将我們的法官塑造成銷售判決書的“自動售貨機”。想必大家都還記得趙春華非法持有槍支案。一位五十多歲的中老年婦女,從公開市場上買來幾支玩具槍,在公園裡擺了一個射擊氣球的攤子,賺點辛苦錢而已。這樣一個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案件,本來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等環節均有機會被撤銷,但是我們的警察、檢察官、法官卻不敢或不願行使他們的自由裁量權。誰都不想成為程序鍊條上那個做決定的人,誰都希望後續的程序環節能夠堵上前面的漏洞。程序就好像美顔相機,過濾掉了那些看起來不太美好但卻真實存在的細節。當你抱怨剛剛經曆了一場“照騙”時,身邊的人會略帶驚訝的說,美顔相機就是這樣啊。仿佛你的被騙是理所應當的。程序的設計實現了權力的分化和控制,但也成為推卸責任的最佳理由。
我們的法學教育善于用抽象的概念描述具體的事實。我們在課堂上,用主體一詞描述那些在法律關系中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的人或組織。但主體是抽象的,人卻是具體的。抽象的主體一詞雖然有助于我們進行邏輯上的推導,但卻剪掉了具體的人身上的獨特屬性。我們在做法考試題的時候,會發現滿卷都是張三李四,或者甲乙丙丁。但誰是張三?被稱為張三的人真的都是一樣的嗎?《刑法》第232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倘若一個惡貫滿盈的人和一個老實本分的人,都犯了故意殺人罪。即使他們的惡貫滿盈或老實本分與本案并沒有直接關聯,但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希望那個惡貫滿盈的人判重一點,那個老實本分的人判輕一點。而在我們學習到的“三段論”推理中,卻無處安放這裡的惡貫滿盈或老實本分。我們的法學教育也要求我們不要受到這些主觀判斷的幹擾。為了追求邏輯上的整齊劃一,我們摒棄了太多的細節。我們把人、把社會生活抽象化、标簽化。但正如福柯所言,主體誕生的過程就是人死亡的過程。

如果我在法理學課堂上講上面這些内容,大概率會有同學直接站起來挑戰我。老師你是不是反對程序正義?是不是反對法治?但今天大家都比較克制,理性戰勝了感性。我當然是贊同程序正義、贊同法治的。今天之所以說這些,是想在畢業之際提醒大家,法律人首先得是人,是一個具體的人。文藝複興時期有句著名的口号,“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無所不有”。看似一句廢話,但卻道出了人的獨特性。無論是我們面對的當事人,還是我們自己,都是獨特的、多樣的。我們是法律人,但我們不僅僅是法律人。隻有首先承認并認識自己感性的那一面,才能夠在法律工作中正确的克制自己的感性。
前幾天,河北唐山發生了一起惡性案件。當我看完網上的視頻後,我的第一反應是憤怒,是要将這些犯罪分子判處死刑。那一刻,我肆意的表達我的情緒、徹底的展現我的感性、完全忘卻了法律人的身份。但我知道,我之所以可以這樣做,是因為我并不掌握公權力,既不是該案的承辦法官,也不是當事人的代理律師。對于該案,我隻是一個普通的旁觀者。
我們首先是一個感性的人,然後才是一個理性的人。也正是因為我們都有感性的一面,所以我們的法學教育才有了意義。著名法學教育家孫曉樓先生說,“一定要有法律學問,才可以認識并且改善法律,一定要有社會的常識,才可以合于時宜的運用法律,一定要有法律的道德,才有資格來執行法律。”我們的法學教育用自由、平等、正義等宏大的價值引導我們,用成千上萬的法律條文約束我們,用無處不在的程序限制我們,用邏輯嚴密的法律方法訓練我們。經過嚴格的法學教育,我們在法律工作中才能夠自覺的克制自己的情感,熟練的運用司法技藝,妥善的處理紛繁複雜的法律案件。法學教育教會我們克制感性,運用理性。
同學們,從高中畢業進入大學,從大學畢業進入社會。每一次畢業都是一次解放。當我們逃離了2003网站太阳集团的規訓,踏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時,我們可能會體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一種讓人感到孤獨的自由。此刻,就像新弗洛伊德主義者弗羅姆所說的,我們要麼從自由的負重中逃走,進入新的依賴并屈從于它,要麼追求一種積極的自由,即那種建立在人的獨特性和個性特征基礎上的自由。希望大家能夠更深刻的領悟人的感性、法律的實踐性、社會的多樣性,認識這個真實的世界、認識真實的自己,在社會這片監獄群島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自由。
東方欲曉,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風景這邊獨好。
願大家如初升的太陽,光芒萬丈,前程似錦!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