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0月22日下午,全國法科學生寫作大賽系列講座的第四場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521教室順利舉行。本次講座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黨委書記易駱之主持,由中國海洋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李勤通教授開講《經典書評寫作方法——兼論人物與事件的評析》。易駱之教授熱烈歡迎并由衷感謝李勤通教授莅臨講座,随後介紹了李勤通教授的學術成就。

講座開始,李勤通談到,評論性文章可以是對著作、人物、事件的評析。首先是書評,法科學生所寫作的書評應該是學術書評,而且寫作書評時應該從讀者角度出發,考慮到讀者想看到什麼樣的書評。同時,李勤通強調了書評跟一般的論文一樣,也應該體現問題意識。不過,寫作書評應該首先探索的是所評價對象的問題意識,“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有明顯的問題意識”。學術要面對問題,學術成果則是一種解題思路,寫書評就是觀察他人的問題意識,探索他人的解題途徑,并融入自己的思考。學術意義上的書評不同于日常書評,必須體現體系性和規範性。
接着,在書的選擇方面,李勤通将書籍分為經典書籍和學術新作兩類。對于經典,法學生要避免盲目跟風,做到正本清源;對于新作,法學生應該提高辨識能力,學會識别有意義的作品,選擇有知識增量的作品。李勤通談到,好書應該具有學術貢獻,未盡之意,也可以有不足之處。學術貢獻即獨特見解,未盡之意給人靈感啟發,不足之處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給讀者一些反思。
在書評的功能上,書評應該承擔中介、對話和反思的作用。李勤通以葉聖陶先生的《我如果是一個作者》、林來梵和鄭磊的《基于法教義學概念的質疑》和茆巍的《1768年叫魂案再審視與解讀》等等為例,提出書評具有檢舉缺失和将書本内容和自身思考融合并介紹給他人的功能,寫作書評的過程應該是一個作者對話的過程,而且應當是一個長期反複的過程。這種對話也意味着,書評也可能隻是一家之言,未必就一定是正确的。
書評的模式包括經典書評、兼評和商榷等不同類型。經典書評應當圍繞書來展開,以書為本。書評還可以劃分為包括介紹性書評和闡釋-反思性書評,不同劃分标準下也包括反對評論和支持評論、描述評論、整體評論和部分評論等模式。由于時代原因,我國學術界早期書評多為介紹性書評,而在現在的學術界,李勤通強調闡述性書評才是更有深度的,希望學生們能夠深入研究作者的問題意識,與作者深度對話。李勤通談到,一種理想的書評内容包括本書的問題意識、問題的學術史脈絡、作者獨到的解題思路以及讀者的認識和反思,并且着重強調——在學術史脈絡裡去理解一本書是寫作書評的重要前提。
對于人物和事件評論及其獨特性,李勤通着重提出要關注人物和事件的選擇。與書評不同的是,對于人物和事件評論必須經過還原和反思,考慮到曆史闡釋的時代性。人物評論的獨特性包括時代背景、個人學術脈絡、學科貢獻和個性化特征;事件評論的獨特性包括時代背景、人物參與、多要素性、曆史轉折和古今連接。人物與事件評論要注意限度,如時代局限、曆史同情、個人情感偏好、過度闡釋、放大時代背景等。評論過程中要時刻注意要以書為本、學術規範、立場客觀、邏輯嚴謹、表達清晰。

最後李勤通推薦了一些可參考的資料,如《讀書》《中國圖書評論》《法律書評》《書評周刊》等,在同學們的掌聲中結束了講座。易駱之書記也進行了總結,法科學生寫作訓練營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