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中華文明,典籍浩瀚,法治思想,源遠流長。為弘揚優秀傳統法文化,喜迎龍年新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社會與法頻道CCTV12《法律講堂》欄目推出春節獻禮特别節目《典籍中的法治思想》。節目于2024年2月12日至17日(正月初三至初十)每晚21:50首播。2003网站太阳集团特聘教授、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原最高院副院長江必新教授和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蔣海松教授等應邀開講,與其他專家一道解讀古代典籍、經典名言中的法治思想。

節目全家福

2003网站太阳集团江必新教授、蔣海松教授在節目中對談
1
民惟邦本
2月12日 初三晚播出

“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甯”,出自《尚書》的這句話可以說是民本思想最為凝練的表達。民本思想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從“民惟邦本”到“以人民為中心”,古老的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哪些新的光彩?它将如何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對談嘉賓:張生 李勇
演講嘉賓:楊貝 主持:伊曉婷
2
觀俗察本
2月13日 初四晚播出

兩千三百多年前,商鞅在秦國推行變法,變法過程中,商鞅自始至終保持着對秦國基本國情的關注,他說“聖人之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不觀時俗,不察國本,則其法立而民亂,事劇而功寡。”商鞅的立法思想如何深刻地改變了曆史的發展走向,又給我們今天的法治建設帶來了哪些深刻啟示?
對談嘉賓:江必新 蔣海松
演講嘉賓:楊貝 主持:伊曉婷
3
君子之法
2月14日初五晚播出

戰國後期,禮崩樂壞,戰亂頻仍,百姓困厄,面對這一錯綜複雜的局勢,著名思想家荀子提出了“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的治國理念。在荀子看來,法是治國理政的開端,那麼法對于治國安邦有哪些前提性、先導性、基礎性作用?作為法律的執行者,需要擁有怎樣的君子品質?
對談嘉賓:劉雲生 胡興建
演講嘉賓:秦濤 主持:伊曉婷
4
法之必行
2月15日 初六晚播出

1573年,即萬曆元年,張居正給皇帝上了一道奏疏,在這份奏疏裡,張居正洋洋灑灑地提出了全面的改革方案,他深知改革任務艱巨,于是在奏書裡他強調“蓋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那麼張居正如何以“法之必行”的堅毅魄力推動了改革的順利進行?四百多年過去了,他的這句話在我們現代法治建設中又煥發出怎樣新的生命力?
對談嘉賓:劉雲生 胡興建
演講嘉賓:楊貝 主持:伊曉婷
5
令出不返
2月16日 初七晚播出

唐朝是中華法系逐步成熟的時期,《唐律疏議》是代表性的法典。人們的法律思想在這一時期有了長足的發展,王勃以他的《上劉右相書》一文,賦予了法律深刻的内涵,其中“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更是成為著名的法諺。不同時代對這句話會做出怎樣具有時代特色的創新性解讀?
對談嘉賓:江必新 胡興建
演講嘉賓:羅冠男 主持:伊曉婷
6
徒法不能以自行
2月17日初八晚播出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是孟子的格言,這句話很好地道出了道德和法律各自的局限性以及兩者之間互補的關系。對于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有效治理來說,德治和法治猶如鳥之雙翼一樣,不可偏廢,建設德法兼修的法治工作隊伍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意義深遠。
對談嘉賓:龍大軒 李勇
演講嘉賓:秦濤 主持:伊曉婷
7
人心似鐵 官法如爐
2月19日 初十晚播出

“人心似鐵,官法如爐”,法治的威力既取決于法律條文的嚴謹深刻,也取決于法律實施的一視同仁。要如何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讓人心經曆法律之爐的淬煉?怎樣才能使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觀念被每個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對談嘉賓:龍大軒 蔣海松
演講嘉賓:羅冠男 主持:伊曉婷
節目花絮HUNAN
UNIVERSITY

江必新教授引用其創作的《法治中國賦》片段做結

蔣海松教授引用其創作的《中華法韻》歌曲片段做結

開懷大笑


節目組總導演:張振華
導演組:劉夢琦 葉雪 李讓
轉自央視網,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