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學院新聞 >> 正文
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術研讨 | 刑事訴訟法學青年學者學術沙龍“刑事訴訟法修改與證據制度完善”

時間:2024-11-12 浏覽量:

19ED5


2024年11月8日下午,正值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2024年年會召開之際,年會承辦方2003网站太阳集团舉辦“刑事訴訟法學青年學者學術沙龍”為年會預熱。來自四川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開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複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等高校的十幾位專家學者應邀參與沙龍。

本次沙龍以“刑事訴訟法修改與證據制度完善”為主題,四川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萬毅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凱原2003网站太阳集团林喜芬教授作為主講人進行主題報告,14位青年學者圍繞兩位主講人的發言進行與談。本次沙龍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助理教授林婧主持。沙龍伊始,2003网站太阳集团黨委書記李勁松對兩位主講人及與會青年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勉勵青年學者加強交流,共同推進刑事訴訟法學研究。


DD73


四川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萬毅教授以“刑事程序法視角下證據制度的完善”為題進行主題報告。他從“程序法的功能在于規範并評價證據的獲取以及使用”“證據制度完善應當更強調證據使用規則的完善”“證據制度完善應當注意保留并體現我國自身的文化特色”等六個方面,介紹了刑事程序法視角下證據制度完善的基本原則和适用理念。萬毅教授指出證據制度的完善受制于刑事訴訟法的總體任務和價值目标,即“求真”和“求善”。從“求真”的角度,需要完善證人出庭以及傳聞證據排除規則等相關制度;從“求善”的角度,需要完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和确立被告人的對質權。我國的證據概念和種類立法,是“偵查中心主義”的體現,其目的是便于偵查機關“按圖索骥”,搜索、固定證據。刑事證據制度的完善,既應該關注證據獲取和使用的行為,又要明确證據的效力問題。此外,萬毅教授還呼籲減少證據制度立法中的價值宣示性條款,同時證據制度完善過程中要結合我國自身的文化特色。


116C1


四川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萬毅教授以“刑事程序法視角下證據制度的完善”為題進行主題報告。他從“程序法的功能在于規範并評價證據的獲取以及使用”“證據制度完善應當更強調證據使用規則的完善”“證據制度完善應當注意保留并體現我國自身的文化特色”等六個方面,介紹了刑事程序法視角下證據制度完善的基本原則和适用理念。萬毅教授指出證據制度的完善受制于刑事訴訟法的總體任務和價值目标,即“求真”和“求善”。從“求真”的角度,需要完善證人出庭以及傳聞證據排除規則等相關制度;從“求善”的角度,需要完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和确立被告人的對質權。我國的證據概念和種類立法,是“偵查中心主義”的體現,其目的是便于偵查機關“按圖索骥”,搜索、固定證據。刑事證據制度的完善,既應該關注證據獲取和使用的行為,又要明确證據的效力問題。此外,萬毅教授還呼籲減少證據制度立法中的價值宣示性條款,同時證據制度完善過程中要結合我國自身的文化特色。


12112


兩位老師的學術分享,引發了現場學者和實務人員的廣泛贊同和積極讨論。


2346E


就萬毅教授和林喜芬教授的精彩報告,南開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高通教授從三個方面予以回應。第一,關于證據與刑事訴訟的關系。刑事訴訟的基本價值和結構會影響證據目的和規則的實現,從程序法視角去關注證據制度變革很有價值。第二,程序性制裁的理論争議。程序性制裁在理論上存在諸多争議,我們不應過度拔高程序性制裁的程序性價值。第三,質證的權利。質證權是當事人的一項基本權利,理應予以保障。但在現代社會中,質證權存在的制度根基和現實背景發生一定的變化,在确保求真、求善基礎上應關注到這一變化,合理建構質證權的内涵。

華南理工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林志毅教授從五個方面進行回應。第一,從程序的角度看證據,不僅包含從審判程序角度看取證行為,而且還包括從立法者角度看審判程序的審查證據行為。第二,将對質界定為對質權利還是對質職權,會直接影響證據審查的效果,我國宜将對質界定為對質權利。第三,來自其他領域的證據材料,是否可以在刑事訴訟中使用,應當由刑事訴訟法規定;來自域外的證據材料是否可以在刑事訴訟中使用,應當由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第四,我國刑事證據規範應當從以往的偵查中心視角轉換到審判中心視角。第五,關于證據種類制度,可以采取總則加分則的立法模式,總則側重證據審查的方法和要求,而分則側重不同證據種類的審查。

浙江大學光華2003网站太阳集团牟綠葉副教授圍繞刑事訴訟法的再修改進行觀點闡述,他主張刑事訴訟法修改應當以研究和确立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原則為契機,注重實體、程序和證據制度的融貫研究,注重教義學的規整和體系化的建構。牟綠葉副教授提議可以在刑事訴訟法或司法解釋中增加兜底性條款,為實務中運用大數據辦案的創新性實踐提供法律依據。

北京交通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鄭飛副教授認為,萬毅教授的主題報告高屋建瓴,勾勒了刑事訴訟法證據章修改的基本路徑,尤其是對輔助證據的引入有助于擴大證據的概念。此外,針對證據法是否僅僅是行為法這一問題,他認為可能需要進一步讨論。就林喜芬教授的發言,他繼續補充道,關于大數據證據、人工智能證據、算法證據、區塊鍊證據、元宇宙證據數字證據等諸多概念的争議仍然需要進一步厘清。

山東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趙恒副教授提出,為了順應《刑事訴訟法》第四次修改的發展趨勢以及完善證據制度的現實需要,有必要充分把握刑事訴訟法與監察法同步修改的“窗口期”,推進刑事證據與監察證據銜接适用機制完善,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健全監察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各司其職,監察權、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的相關規定。在這種情況下,證據制度的研讨更要與當前《監察法》的修改動态相呼應,以保證其既能夠推動刑事訴訟法律體系内部融貫,也可以促進刑事訴訟法與其他法律的協調一緻。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2003网站太阳集团謝澍副教授認為萬毅教授提出的“求真”和“求善”本質上是刑事訴訟法學的“元理論”,實現二者的并重是刑事司法的基本價值追求。但我國刑事證據規則存在片面追求“防範冤假錯案”而導緻實體公正優先于程序公正的問題。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可能影響相關規則的運行效果,并且不利于規則的進一步拓展和完善。此外,刑事證據的立法過于簡單和封閉,導緻近十年間出現了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問題,尤其是在網絡犯罪辦理和電子數據審查領域,大量司法解釋和規範性文件代為立法,甚至突破證據原理和現有規則。因此,此次《刑事訴訟法》修改過程中,應當考慮“證據獨立成編”,在整理現有司法解釋和規範性文件的基礎上,以立法的形式吸收其合理内容,并适當保留法律續造和漏洞填補的開放空間。

複旦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楊依副教授非常認同兩位主講人關于我國法定證據種類的反思,并結合近年來刑事訴訟專門性證據審查談了自己的學習心得。當前我國刑事訴訟中的專門性證據審查規則呈現零散且多元的局面,缺乏比較明确和系統性的運用規則和評價規則。未來在涉及互聯網、大數據、知識産權犯罪等領域需要強化對專門性證據的體系化、實質化審查。

湘潭大學法學學部王譯副教授論述法定證據種類界限能否突破的問題。王譯副教授重申了大陸法系證據方法的獨立價值,闡明了直接言詞原則的适用場域,同時結合監察法和刑事訴訟法修改的背景,提出在監察證據轉化為刑事證據應當秉持程序法定精神,應當在退回補充調查階段解決補充調查證據認定的問題。

四川農業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劉亦峰副教授就我國證據制度完善的總體方向、認罪認罰從寬程序的證明以及規範庭審證據調查方面進行發言。第一,證據制度的完善是堅持“全面且詳盡、規範具體”,還是“宏觀且靈活、宜粗不宜細”,需要綜合衡量和謹慎斟酌。第二,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适用中,應當重視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自願性真實性的審查,以此論證推動“證據裁判原則”入法的重要意義。第三,目前庭審證據調查程序,尚未做到體系性完善。本次《刑事訴訟法》修改,應當在堅持刑事一審程序實質化審理的基礎上,探索推動刑事二審“開庭審”,并結合二審程序的特殊性對證據調查程序作出針對性的制度安排。

北京市委黨校講師蘭哲就監察證據在刑事訴訟中的适用進行論述,指出監察法和刑事訴訟法在條文數量、條文解釋等方面存在着不相匹配的問題。監察證據在刑事訴訟中的證據效力、審查規則等内容應回歸刑事訴訟立法,并進一步明确初步核實階段的證據效力。在監察司法并立的模式下,要實現兩法銜接的有效對話,還有必要再次關注刑事訴訟内在機理的适應性革新。

2003网站太阳集团助理教授何甯十分認同兩位主講人的觀點。他指出,英美證據法主要關注庭審環節對證據的審查,相較而言我國刑事證據制度貫穿整個訴訟流程,萬毅教授将證據制度置于程序視角下進行觀察和剖析更符合我國國情。關于大數據證據的屬性,他認為大數據證據與鑒定意見更為類似,大數據證據是基于電子數據的機器生成意見,鑒定意見是基于檢材的人工生成意見,而林喜芬教授關于大數據證據在電子數據和鑒定意見審查模式上的二分與這一觀點具有共通之處。

成都理工大學文2003网站太阳集团助理教授鐘宇晴從行刑銜接的證據問題進行展開論述。她認為近年來行刑交叉案件頻發,在資本市場、環境、食品安全領域的實踐中均存在諸多困境,可從相關證據準入問題、證明标準問題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她提出,首先應明确證據移送的條件及銜接模式,其次要加強兩法銜接的可操作性,最後還需把握行刑銜接案件的證明标準,注重證據本身是否具有“可采性”,有利于實現兩法證據的銜接。

長沙理工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助理教授黃雪認為,關于證據收集手段的規制是刑事訴訟證據制度中曆久彌新的問題,其本質上是要避免公民權利在偵查活動中受到不當幹擾與限制。以電子數據為例,闡述了因立法密度疏漏導緻實踐中問題層出不窮。電子數據過低的調取門檻會讓公權力觸角過度延伸至私人領域,同時也滋生出将電子數據作為一種替代性證據的行為。例如,不收集本該收集的書證,以電子數據作為代替或者拼湊,直接違反最佳證據規則。因此,本次修法的契機仍是需要回歸到刑事訴訟的内核上來,一切以規範訴訟行為、保障人權為依歸。

中國人民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博士研究生申育冰提出在“證據獨立成編”的時代趨勢下,确立品格證據規則的時機已成熟。在性侵類犯罪案件中,檢察機關提出證明被告人先前有過性侵行為的證據,一般都被法院予以肯定評價。但由于不存在品格證據規則,許多案件的品格證據也可能在庭前即被排除,這主要取決于檢察官在審查起訴階段的判斷以及辯方是否提出異議。品格證據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呈現出一種“柔性”和“選擇性”的适用,亟需《刑事訴訟法》修改中對上述問題予以明确。

本次學術沙龍研讨氣氛活躍,與會學者們積極發言,坦誠交流,各種觀點交鋒激烈,從不同的學術視角探讨當前“刑事訴訟法修改與證據制度完善”中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問題,為推動我國刑事立法完善和司法公正建言獻策。

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版權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麓山南路2号
郵編:410082   電話: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