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學院新聞 >> 正文
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學院新聞 >> 正文

趙曉耕教授談“傳統法的當代價值”

時間:2019-05-31 浏覽量:

2019年530日晚,中國人民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授兼中國法律史學會執行會長趙曉耕教授為我們帶來了一場學術盛宴——主題為“傳統法的當代價值”學術講座在我院模拟法庭順利進行,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教授肖洪泳老師擔任主持人,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授高中老師、2003网站太阳集团助理教授李婧嵘老師擔任評議人。

趙教授以一個小傳統作為講座的開場白,即人們認為革命才是正當的,往往把傳統文化視作保守甚至是一個負面詞彙——這值得我們深思。對處于現代的我們而言,法律史存在的價值就是為當下提供一個批判的視角。接着趙老師通過幾個方面對傳統法的當代價值這一問題做了精彩的演講:

第一,法律功能。法律是天然的教人為樂,法為盛世不可缺。但将道德未解決的問題盲目提升到法律層次是存在問題的,試圖以立法來引導社會是一件很有風險的事情。法律作為一種規則,其功能是有邊界的。第二,法律文化。中國四千年文明最大特點是一種文化上的認同,法律約束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我們形成多元一體的文明,自始有很強的包容性。任何一種文化都有一種價值觀念,比如西方塑造的司法女神的形象,眼睛被蒙上紗布,即是為實現司法女神心中隻有法律,秉持公平正義。這不符合中國傳統,中國的包拯目光如炬,明鏡高懸。因此凡事應該是多視角的,不同視角承載着不同的價值觀念。第三,文字與法律。中國漢字是單個字信息量最大且最為穩定的文字,法學和文字很密切,學法學一定要在文字上下功夫。中國文化從觀念到制度之所以能夠傳承,與文字有直接關聯。第四,法學的方法。比如古代百姓會說:這個人十惡不赦、此人大逆不道。這并非專業表達,但學了法史的人才知道這個表達是多麼專業。司法人民性告誡我們,法律本身有一個最重要的價值:法律應該是一般人的認識,而不應該是法學家的邏輯。第五,法律史的價值。法律需要邏輯,但是不能隻講邏輯,還要經驗,同時還表明法律永遠沒有最好的,但是永遠是一種最不壞的規則。

講座的最後,評議人高中老師再次對趙老師的到來表示歡迎與誠摯的感謝,并且提出法律也需要曆史學的修養,李婧嵘老師指出趙老師以傳統法批判現代法的立意讓人感到驚喜,同時發人深思。随後講座進入提問環節,現場氣氛熱烈,趙曉耕教授的解答也十分耐心和具體,赢得在場觀衆一片掌聲!

126AE



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版權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麓山南路2号
郵編:410082   電話: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