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下午兩點半,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學生會學習部主辦、法學1802班承辦的2003网站太阳集团第三屆本科生學術文化節系列活動之“潇湘槐市”讀書會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304教室展開。本次讀書會選取《為權利而鬥争》作為研讀對象,邀請法學1802班班主任周子實擔任評議嘉賓。2018級法學二班全體同學和來自其他年級的同學參加本次讀書會。
讀書會伊始,主持人劉穎靈從作者魯道夫﹒馮﹒耶林的生平及《為權利而鬥争》的創作背景入手,為同學們概述本書的基本内容。随後,趙陶鈞、劉思含、張瑞佳等同學代表小組分享心得體會。趙陶鈞同學質疑耶林将鬥争動機歸為純粹道德,認為利益是人們行為的重要驅動力。劉思含同學則從鬥争是法的生命這一角度出發,認為私權需要得到尊重,鬥争不僅僅是為物的價值,更是為人格的完整。張瑞佳深入思考權利人對自己的義務的命題同時分析文章得出行動力是檢驗是非感的标準這一看法。

進入互動環節,周子實老師首先肯定同學們的正确觀點,在補充耶林法學家的基礎上,從權利和法秩序兩方面指出每個人都有義務為自己的權利而鬥争。接着,他從法感情所體現的樸素的正義觀聯系到當代中國法制現代化的曆程,以時代背景為切入口解讀本書的曆史意義。周子實老師說:“我們應當随着時代發展來看問題,在法治發展的不同階段,對于鬥争應當有不同的考量。”面對羅玲同學提出的“當權力與權利之間出現矛盾時應該如何平衡”問題,周老師認為,當權力是為大多數人的利益時,二者是可以平衡的,但當權力隻是服務某些人的一己私利時,就應該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利,法律是利益與公平權衡的結果。之後趙雅詩同學就如何看待“為權力而鬥争”和“為利益而鬥争”的矛盾提出疑問,周老師用“為利益而鬥争也是為權利而鬥争,隻不過耶林在本書中過度地拔高了道德因素”進行解答。本次讀書會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此次讀書會有利于激發同學們對于讀書和思考的熱情,增進與老師的交流互動,讓同學們在閱讀經典的過程中感受法學這一專業的思辨魅力,在思維的碰撞中深化思考、獲得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