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學院新聞 >> 正文
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學院新聞 >> 正文

蔣海松老師“音樂的政治關懷與法律奇緣”沙龍走進湖南師大

時間:2018-05-14 浏覽量:



  5月2日晚7點,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蔣海松副教授和著名音樂評論人米克老師共同打造的《音樂的政治關懷與法律奇緣》沙龍在湖南師範大學至善樓305教室順利舉行。

蔣海松老師研習法律,卻也對藝術領域頗有興趣,試圖将嚴肅的法律與靈性的藝術結合在一起,首創“法律與藝術”系列課程受到廣泛歡迎,今年獲邀在湖南師大開課,這也是我院開設的第一門跨校課程。

  米克老師系湖南省首家音樂專業電台——長沙人民廣播電台音樂台知名主持人,資深古典音樂DJ,音樂評論家。接觸西洋音樂三十餘年,家藏唱片巨萬,現場觀演數百場,對音樂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在喜馬拉雅開辟有個人欄目“米克音樂時間”。

課堂一開篇,蔣海松老師介紹了音樂的神奇魅力,舉例呈現了音樂的力量,提出音樂也是廣義的文化,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之後,他講述了法律起源-成長-歸向的音樂解讀;中西音樂與法律傳統比較及暗合;樂教與法治;音樂的政治訴求四個主題。分析了法律自起源到發展都與音樂藝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律”本身兼有音律和法律之意,出身法科的音樂人和學音樂的法律人也在所不少。



  蔣老師重點介紹了音樂在東西方的社會功用。重視外在規範的法制與重視内在精神培育的樂教是人類社會兩種主要治理模式。中國古典禮樂文化則将兩者融為一爐,《禮記》所謂“樂由中出,禮自外作。”西哲柏拉圖等将音樂稱之為對靈魂教育,重視用音樂培育法律的精神。在音樂的發展史上,音樂可以推動社會運動,維護自身權利;音樂可以用來宣傳政治理論,成為政治工具;可以用來反抗舊體制,作為一種政治抗争的手段;可以用來表達情緒,豐富人民大衆的精神世界。音樂本身就是一場革命。尤其是,近現代音樂更是表達政治訴求最常見的藝術形态。鮑伯·迪倫(BobDylan)的音樂與馬丁·路德·金的演講同台,一起推動民權運動。從爵士樂中的黑人種族問題,到當今音樂中的女權主義,音樂都有推動社會進步的重大功用。



  米克老師以音樂分享的方式具體展示許多音樂作品的政治關懷。如美國民謠與民權運動先驅Woody Guthrie在他的木吉他琴闆上貼着的那個極其具有标志性的著名标簽“This Machine Kills Fascists ”,立志以音樂掃除法西斯。再如德國老牌金屬名團Scorpions“蠍子”傳世傑作Wind of Change,即《變革之風》以曼妙的旋律、詩意盎然且又深邃的歌詞以及高亢激越的歌唱預示了東歐劇變。

  他還介紹了承接Woody精神衣缽的Bob Dylan、Joan Baez、Judy Collins、Suzanne Vega的音樂作品及其社會貢獻,重點分析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鮑伯·迪倫(Bob Dylan)音樂發展過程。

鮑勃•迪倫的成名曲是上世紀60年代創作的《答案在風中飄》(Blowing' in the Wind),表達了對美國越戰的抗議,他也因此樹立起政治抗議者的形象,被認為是民權運動的代表。1963年8月28日,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前舉行了幾十萬人的民權大遊行,馬丁•路德•金發表了撼動世界的《我有一個夢想》,迪倫和多位著名歌手在此生最浩大的場面一起大合唱了《答案在風中飄》,這首歌成了民權運動的代名詞。在新港民謠節上,一直為民權而巡回演唱的“自由歌手”彼得•西格和“民謠皇後”瓊•貝茲,在音樂節的最後一夜合唱了《答案在風中飄》。2016年,BobDylan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被瑞典文學院稱為堪比荷馬的“最偉大的在世詩人”。



  兩位老師聯手帶來了一場法律、政治與音樂藝術的學術盛宴,曆時三個多小時,聽衆聽得如癡如醉,一起沉浸在音樂藝術的美好氛圍裡,享受法律與音樂帶來的洗禮。

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版權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麓山南路2号
郵編:410082   電話: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