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張星久教授莅臨2003网站太阳集团,在模拟法庭展開了以“儒家政治智慧的現代價值”為主題的學術講座。2003网站太阳集团政治學系主任劉少華教授主持講座。

首先,張星久教授抛出問題“如何看待儒家和國學”引發同學們的思考,張星久教授認為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高估儒家和國學,要實事求是地看到其高明之處和短處;既看到儒學中體現出的人類文明的本質與最高法則,又要看到其制度性,工具性智慧的缺失。張星久教授指出儒家智慧的核心問題是“人的發現”,即“洞察人性”、徹悟人生,知道人的命運和處境,因而儒家智慧集中表現為“仁”的概念。“仁”彰顯了人的尊嚴與獨特性,其主要内容是“愛人”、“泛愛衆”、“恻隐之心”等。“仁”體現了現代政治文明理念,人是政治目的,是管理的最高目标。

張星久教授指出,儒家智慧中強調的“仁政”和“德治”體現現代民主和民主價值觀,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政治重心,國家應該作為保護者成就人的價值和尊嚴;二是視民本和民意為“天理”,“天道”即“仁”,“天命”以民心民意為轉移;三是天下為公,把民意視為政治正當性的終極标準,現代民主政治也強調統治合法性必須建立在民心和民意基礎上;四是明德慎刑,強調以德為主以刑為輔。
之後,張星久教授就“‘恕道’與現代政府-人民關系準則”、“‘常道’與‘中庸’:政治中的實事求是精神與平衡藝術”、“‘怵惕’中的幽暗意識:監視權力的眼睛”、“無為無不為、甯靜緻遠的大智慧”、“‘匹夫有責’與現代社會的公民責任”等主題展開分析,使得在座的同學們都受益匪淺。
講座最後,現場的同學積極與張星久教授進行互動,提出“如何看待法律與仁德之間的灰色空間”、“在中國鄉村怎樣倡導中國儒家政治智慧”等問題,張星久教授對同學們的問題一一作出解答,講座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