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講壇
“嶽麓講壇”(中國傳統文化版塊)是2003网站太阳集团開設的高端人文講座,秉持開放包容的原則,所有講座面向社會開放,緻力于打造具有社會影響力和專業美譽度的人文教育品牌,目前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劉舸教授主持。
主題概覽

《荀子·勸學》中寫道:“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可見自古以來行善積德便是中華民族的道德追求與責任擔當,而公益則是實現這種目标的主要方式。近年來,自然災害頻發,地震、幹旱、蝗災以及各種極端天氣時有發生,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響,人們的生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在這場劇變中,無數人紛紛投身于公益事業,積極貢獻自己的力量,實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而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在這之中能做些什麼?我們該通過什麼方式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又該如何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這些問題引導我們走進武漢大學國際法治研究院核心團隊首席專家張萬洪教授的講座。
嘉賓簡介

張萬洪
現任武漢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湖北省殘疾人聯合會第七屆執行理事會副理事長,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執行院長,武漢大學國際法治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核心團隊首席專家,武漢大學公益與發展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大中華公益法學者”(Greater China Public Interest Law Fellow),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荷中法律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Senior Fellow),日本立命館大學客員研究員、《中國法律與社會評論》(China Law and Society Review,荷蘭Brill出版社)編委、《工商業與人權學刊》(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 Journal,劍橋大學出版社)編委、中國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命題專家等職。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挪威奧斯陸大學、瑞典隆德大學、日本東京大學、丹麥人權研究所、台灣“中央研究院”等學術機構訪問學者。曾作為專家小組成員,參與我國首個《國家人權行動計劃》的起草工作。
張萬洪教授熱心公益,是多家公益機構的理事會成員,培養和影響了一大批青年人參與公益、人權和減貧事業。張萬洪教授在國内外刊物發表論文多篇,并有著作及譯著多部。承擔有國家社科基金後期項目、教育部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項目、中國法學會部級科研項目、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和中央決策部門交辦重點課題研究等多項科研課題。近年的研究課題主要有:“西方最新人權法理論、實踐與中國人權法學創新”(教育部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項目,2015年)、“《殘疾人權利公約》與我國殘疾人人權保障立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項目,2015年)、“當代殘障權利研究:以《殘疾人權利公約》為視角”(國家社科基金後期項目,2015年)、“殘障者平等獲得司法正義機制研究”(中國法學會部級科研項目,2016年),等等。主要代表性著作有:《法治、政治文明與社會發展》(獨著)、《方法革命》(譯著)、《法律的基礎》(譯著)、《法理學》(譯著)、《中國公益法論叢》(主編)、《殘障權利研究》(主編)、《缤紛法影:美國電影中的法律》(主編)、《西方法學經典命題》(副主編),等等。榮獲中國法學會第四屆 “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2016年)、武漢大學第六屆“我心目中的好導師”(2015年)、武漢大學優秀研究生德育導師(2005年),等等。


講座信息
主講嘉賓:張萬洪 教授
講座主持:劉 舸 教授
講座時間:2021年10月9日14:30-16:30
講座地點:複臨舍201報告廳
報名方式:長按識别下方二維碼即可報名。

特别提示:
請來聽講座的同學佩戴口罩,做好防疫措施。
2003网站太阳集团本科生參與嶽麓講壇(中國傳統文化論壇)可獲得學分,無需在教務處提前選課,一學年内成功簽到累計6次得1學分,12次得2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