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3号晚,“道無近”研究生工作坊第六次例會在法學樓405會議室舉行。本次讀書報告會以範忠信教授的《中西法學的暗合與差異》為閱讀書目,讓同學們對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别性和一緻性有一個宏觀的了解。
米賽君同學就全書内容做了整體簡介,然後以“親親相隐”原則為中心,從“親親相隐”原則看我國現行刑法體系中的窩藏、包庇罪。提出刑法第310條第2款的規定中應對主體作出特殊化規定,重新吸納“親親相隐”原則并作出适當調整的想法。
唐明棫同學同樣選擇了“親親相隐”作為文章論點,但她偏向于從法律史角度分析問題。從該制度的起源、确立、發展、對現在的法律制度的意義等幾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唐同學運用了豐富的論證材料獲得了導師的一緻認可。
肖蓓同學從範忠信教授的“道德刑法化”中西法律比較入手,對比分析了中西法律的法觀念、法倫理、中西法律中對道德标準刑法化的不同,總結出西法與中國舊法的暗合。評價我國現行刑法中關于不作為犯罪的規定,肯定了我國法律已經針對範教授書中所提出的部分行為規範予以完善。
付瑜琦同學以書中提出的中西不同的“人民觀”為着眼點,就中國古代的人民觀與家庭、與社會、與國家的關系展開論述,提出人民觀是一種自發的、普遍的社會觀念而不是來自于特定的學說這一觀點。
“道無近”導師組在每位同學作出報告後給出了細緻的評價和建議,讓同學們受益匪淺。同學們也就報告内容互相提出問題、解答問題。通過本次例會,同學們對中西法律文化的異同有了大體上的認知,充實了專業知識,開闊了學術眼界。希望在下一次讀書分享中學習到更多的法學知識。
關于“道無近”研究生工作坊
“道無近”研究生工作坊是由我院李婧嵘、程博麗、莫桑梓、歐揚、李勤通以及汪全軍等老師發起成立的研究生培養平台,旨在提高研究生的法學知識素養和學術寫作能力。工作坊每兩周舉行一次例會,将有計劃的開展經典閱讀和論文寫作訓練。
“道無近弗行不到,事無細弗為不成,故君子日有茲茲之志,以去其䩱也。
——《嶽麓書院藏秦簡》之《為吏治官及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