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學術動态 >> 正文
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學術動态 >> 正文

“法政人文讀書會”研讀魏德士《法理學》第1-2章

時間:2020-01-11 浏覽量:

2020年1月7日晚,“法政人文讀書會”之2019級第6期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404教室舉行。本次讀書會以德國法學家魏德士的《法理學》第一章和第二章為研讀文本。由蔣海松老師進行指導與點評,湖大法學碩士曹孝前擔任主持人,2019級法律碩士鄧潇韻和唐姣分别做第一章和第二章的主題發言,杜昌恩和林思雅分别進行主評議。長沙政法頻道時事評論員馮況與2019級數位碩士生等十餘人參與。



首先,蔣海松老師對所選文本魏德士的《法理學》進行了扼要介紹。他介紹道,魏德士《法理學》具有三大優勢:一是通俗性與知識性的結合,這是一本法理學乃至法學的經典入門書籍,通俗易懂,同時又對法理學基本問題具有深刻的洞察;二是實踐性與理論性的結合。本書旗幟鮮明地說是“寫給法律工作者的書”,所以不是書卷氣十足的迂腐之作,比如他主要讨論法律是什麼?法律的作用和功能是什麼?法律的效力是什麼等最重要的問題,簡潔明快,而非面面俱到又淺嘗辄止的傳統教科書的那種寫法; 三是學術性與思想性的結合。 該書對德國及歐洲的曆史進行了深刻的反省,對于納粹國家的法律、法學理論進行了深刻的批判,體現了強烈的現實關懷和人文關懷,有很多類似金句,比如“純粹的法律技術是危險的”等。



鄧潇韻同學作第一章主題發言。她先簡要介紹了本書的作者、特點、框架等。她指出本書簡潔流暢、認識深刻、言辭犀利、體系嚴謹,被譽為最好的法理學入門書之一。比較系統地對法理學的基礎問題、法及其功能、法的效力、方法論進行了讨論,是魏德士20多年法學研究和教育生涯的結晶。對國曆史進行了深刻反省,對于納粹國家的法律、法學理論和部分法學家的批評旗幟鮮明,對于納粹罪行極其惡法的批判難能可貴。然後詳細介紹了第一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節是法哲學、法理學、法的一般理論,這個部分主要闡述法哲學和法理學兩個定義及二者區别和相互關系;第二節叙述了法理學的含義,包括理論的可證僞性等;第三節談到了法理學的興衰、法學教育危機、社會變遷、價值變遷等深刻問題。



在評議階段,杜昌恩同學肯定了發言人對文本内容熟悉,并從三個部分對第一章進行概括與總結,包括文本背景、文本介紹以及個人反思和感悟。後提出自己的疑問:自然法學與實證主義自古以來争鋒相對,是否有可能兩者相互補充、相互融合共促法學研究不斷邁向前進?




其次,由唐姣同學作第二章主題發言。她緊扣文本内容進行歸納講解。第二章講了法的定義問題。對法的定義,學者們争論不休,其中主要是自然法學派和實證主義法學派之間的對立。他以“法是現行法律規範的總和”的命題研究了法到底為何物以及從實證主義的角度研究法律概念具有的局限性。還提到客觀上的法和主觀上的法。最後得出了結論:要想給法下一個明确的定義是很難的。它是與時代緊密相連的,随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變化,社會的結構形态、統治階級的政治要求、經濟發展的客觀水平以及民衆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都在不斷的發生變化。


在評議環節,林思雅同學肯定發言人對文本内容的詳細梳理。除此之外提起兩點疑問以供大家思考與讨論。第一,在立法者對新的問題還未作出規定之前,法院創造新的法也就是法官法的時候會涉及法官自由裁量權的問題,這會有損法的穩定性。那麼如何理解行使自由裁量權導緻法的不穩定性與法的安定性之間的矛盾?第二,從實證主義角度看,法是由國家指定的現行法律規範的總和。惡法是法嗎?法律不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時候法官如何适用法律做出判決呢?


接下來由蔣海松老師作指導發言,第一,從蘇格拉底對“美”的定義、奧斯丁對“時間”的定義等典故指出對“法”下定義是很難的,并列舉了曆史上40餘位法學家對法所做的定義。第二,文章批判了分析主義法學派對法的概念的缺陷,包括沒有回答法與正義的關系問題、将前實證、非實證和超實證的法律規範的存在和适用問題排除在外以及沒有回答法律“适用”是否必須以得到多數公民認可為前提。第三,“主觀的法”的這一思想在我國法理學界也有,但不突出,比如研究法的價值等。我國傳統《法理學》教材對權利定義的五種理論(利益說、主張說、資格說、力量說、自由說),也有主張說,這有些類似于“主觀的法”。但現實當中要發揚“為權利為鬥争”的精神,還有太長的路要走。第四,結合書中批判納粹以“共同體思想”替代了人格權,蔣老師結合電影《浪潮》等進一步反思了納粹思想和危害,剝奪了公民權利,極權政體與人性的複雜糾結。


進入自由評議環節,2015級法學碩士曹孝前指出,本書寫作立足于學習中的實踐者角度,并結合自身律師職業工作經曆從實務的角度淺析了本書的意義,并對本書的框架進行了總括性地梳理。首先,本書的體系架構有别于國内的法理學教材,具有一定的啟發。其次,理論上,從法的定義到法的效力再到法律适用都體現出本書的嚴密邏輯體系。而在法律實踐中魏德士反觀法理學理論,其中重要的是離不開價值。并強調法律文書的寫作也離不開本文的法律語言結構。


劉麗娜同學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就主觀的法的重要性發表了自己的感想,并提出指出卡爾·馬克思對人的主觀作用的是極為推崇的,而我們當下應當反思是否過于強調物質的重要性。非法本張湘峰同學提及自己本科階段看過馬克思寫的很多社論,對馬克思甚是傾佩和推崇,并表達了對自由思想和人類解放的渴望。本期讀書會所有同學積極參與讨論,懇切分享閱讀心得,起到了預期的交流思想、提升自我的目的,期待下一次讀書會的到來。


“法政人文讀書會”由蔣海松老師等發起,旨在閱讀西方經典,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法律思維。往期已經帶領各屆研究生研讀了《理想國》《政治學》《論法的精神》等經典作品,之後還将定期開展系列研讀。


圖文供稿:唐皎、劉麗娜

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版權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麓山南路2号
郵編:410082   電話: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