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6日下午,“道無近”研究生工作坊第20次例會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305教室舉行。本次例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李勤通老師就拉倫茨的《法學方法論》第四章進行講解;第二部分是各位同學彙報自己近期的論文寫作進度。在聽取彙報後,各位導師就每位同學的具體情況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并提出接下來的寫作要求。

李勤通老師對《法學方法論》的第四章進行了解讀,解析了20世紀上半葉各法哲學流派之所以反思此前實證主義思潮的問題意識,并對各流派的反思路基進行了說明,并做了評析。之後,汪全軍老師作了進一步補充。
謝慧婷同學就“殺害父母”相關案例的收集與整理作了彙報,主要包括樣本案例的選取和初步分析、相關司法解釋的彙總等部分。導師們指出,案例檢索中關鍵詞的設計可能并不全面,這容易導緻相關案例難以窮盡。同時,案例的類型化分析也存在問題。下一階段,謝同學既要更全面的搜集相關案例,還要用更加體系、完整的分析框架把這些案例做出類型化建構。
王博昕同學對禮法之争的相關研究進行了文獻綜述,并将之劃分為法律繼受困境、新舊律對比以及世界環境對其影響等三個部分,同時還對近代刑事立法中殺尊親屬罪的條文進行了初步梳理。導師們指出,寫作文獻綜述要強化問題意識,根據問題意識選取文獻,并以跟問題意識的親疏遠近為綱梳理文獻。同時,導師們還提到,要注意寫作的格式細節,建立文獻素材庫,有效提煉文獻中能為自身論文所用的重點。下一階段,王同學應該立足于自己的問題意識,大量精讀文獻。
許婷婷同學彙報了自己畢業論文的最新進度,并着重說明了論文所增加的新章節——村規民約與鄉村治理。汪全軍老師指出,第一章存在邏輯脫節的問題,應該增加一小節說明移風易俗與鄉村治理的關系。李勤通老師指出,論文的理論深度不夠,相當一部分章節的内容比較單薄,後期要加強論文的理論深度。莫桑梓老師提出,論文寫作的語言要注意準确性,論證觀點更充分,不可省略邏輯證成的步驟。歐揚老師指出,在各章節下應當增加小序,使論文整體看起來更統一。
吳麗麗同學彙報了畢業論文第二章的最新内容。這一部分着重從形式獲取和實質内涵兩方面對代表性理論進行梳理,并在此基礎上對人民代表會和常委會的代表性差異進行了反思。導師們指出,本章的邏輯結構有待完善,應當說明以代表性理論作為“特别重大事項”立法權理論依據的邏輯鍊條。汪全軍老師還着重指出,本章的寫作模式類型于讀書筆記,這要進一步修正。
每位同學彙報完畢後,導師們着重強調,文獻檢索需要下苦功夫,要舍得花時間去建立文獻素材庫,對重點文獻要進行精讀。最後,各位導師就下次例會任務提出要求,鼓勵大家繼續努力。
活動背景
“道無近”研究生工作坊是由李婧嵘、程博麗、莫桑梓、歐揚、李勤通、汪全軍六位老師發起成立的研究生培養平台,旨在提高研究生的法學知識素養和學術寫作能力。工作坊大約每兩周舉行一次例會,将有計劃地開展經典閱讀和論文寫作訓練。
“道無近弗行不到,事無細弗為不成,故君子日有茲茲之志,以去其䩱也。”——《嶽麓書院藏秦簡》之《為吏治官及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