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婷
2022年4月10日晚7:00,2003网站太阳集团本科生線上通識講座第15期在“求是講堂”直播間如約開講。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蔣海松副教授以“四大名著的法政關懷和人生智慧”為主題,為大家帶來了一場别開生面的法律盛宴。本次講座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務處、學生創新創業中心主辦,2003网站太阳集团承辦,2003网站太阳集团李婧嵘副教授主持,吸引了近四千人次在線觀看。

講座伊始,蔣海松老師與當下防疫現狀巧妙結合,戲說四大名著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行為方式與話語方式。并以毛澤東主席癡愛三國西遊、盛贊水浒紅樓從中感悟革命道理為引,點明通俗小說承載着深刻的政治寓意和法律觀念。随後,蔣老師圍繞着法律智慧、政治洞察、團隊管理、女性觀念、心靈修行五個篇章,從法律觀念和政治觀念入手,譜寫出一曲四大名著的法政智慧之歌。

首先,蔣海松老師提出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的政治性最強、治國之術最典型。他重新解讀曹操“割發代首”典故内涵,分析曹操“名法之治”;又講述諸葛亮實為法家代表人物之一,讨論“德刑并用”的治蜀方式。同時解析了三國宣揚天命德政的政治觀與揚臣批君的獨特君臣之道。

緊接着,蔣海松老師形象生動地說明了《西遊記》是一個關于犯罪和救贖的故事,更是一部古代的法律寶典。“西遊記中誰最精通法律?”蔣老師犀利發問,通過悟空八戒鬥法、烏雞國口頭協議、豬八戒相親等橋段,引用霍姆斯《法律之道》和哈佛大學名言,中西結合、穿越古今,幽默風趣地道出八戒是法律達人。《西遊記》不僅蘊含着豐富的法律文化,更是用文學筆法影射了明代的法制衰敗與人情執法,批評弊政,追求自由。

《水浒傳》則是四大名著中與法律聯系最為緊密的一部,其以形形色色的案獄故事為素材,反映出傳統中國社會各階層的法律觀念。蔣老師以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林沖誤入白虎堂、武大郎謀殺案等情節為例,探讨《水浒傳》中法治崩潰圖景和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分析了反抗權及其限度,同時也指出書中存在“濫殺”和“反法制”的無奈,需要我們辯證地看待。
而針對《紅樓夢》這部“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蔣海松老師重點分析了書中開篇薛蟠強搶英蓮、打死馮淵卻逍遙法外的故事,結合王熙鳳包攬訴訟等情節,讨論了古代吏治的敗壞。《紅樓夢》不僅有法律批判,也有文化批判,還涉及管理學、社會治理規則等。随後,蔣老師也反思了四大名著中對于女性觀念的狹隘認知等。
最後,他闡明四大名著的偉大不僅“在于崇高的文學成就,更在于對社會的深刻洞察”,法律與文學的最大價值在于“讓法律由條文進入到真實的生活場景”。四大名著中,無論是正面的法治經驗還是負面的法治教訓,都對新時代推進依法治國的實踐有着重大的現實意義。

在提問環節,互動區熱情高漲。來自方綱所的劉律師提問道,當今時代提“政法”較多,為何将四大名著裡關懷稱為“法政關懷”,以及其對今天的中國法治有什麼借鑒意義?蔣海松老師提到,從古至今,法與政都有本質的聯系,但相對而言“政治的标準較為抽象,法律的标準較為具體,良法善治,就是要從抽象的讨論落實為具體的方案,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到借鑒意義,他也再次總結,研究四大名著有助于理解中國古代的本土化的法治傳統與法治觀念,其中的法制得失值得當下法治建設不斷省思。蔣老師還回答了其他提問。
講座中,蔣海松老師打破法律課程常見的嚴肅沉悶,用活潑又不失哲理的話語講述四大名著蘊含的法政關懷,妙趣橫生又發人深省,其中不乏針砭時弊的銳氣。講座帶領同學們重溫經典的魅力,更以别樣視角對四大名著作出了新的闡釋,講座在同學們的點贊與感謝中圓滿結束。

主講人:蔣海松
中央電視台、中宣部“學習強國”等主講嘉賓,全國七五普法先進個人、湖南省幹部教育培訓“三百工程”優秀教師、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屆青年教師教書育人模範、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湖南省一流課程《法律與藝術》《法說西遊記》主講人,在鳳凰網、《法治周末》、《法制與新聞》等諸多媒體開設“浪子海松話西遊”“法說西遊記”等相關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