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2日晚,長沙市法學會辦公室主任、秘書長黃俊峰老師應邀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開展主題講座。講座主題為“法官裁判思維漫談”,黃老師結合自身工作經曆和經驗,向同學們分享了法官的裁判思維。

講座伊始,黃俊峰老師從日常生活中對法官的“槽點”入手,指出之所以會出現精心準備的證據材料,法官卻未予認定;訴訟請求的金額合理正當,法官判決卻打了“骨折”等現象,原因都在于其他職業的工作思維沒有和法官裁判思維形成有效的對接。
接着,黃俊峰老師就法官思維的特點進行了闡述。黃老師指出,法官和律師作為同樣依靠法學專業能力的職業,具有以法律規定為前提、以法言法語為工具、以權利義務為主線、以證據事實為依托、以糾紛解決為目的這五大共同的思維特點。但是由于法官和律師的職業性質不同,法官和律師的職業思維亦具有三大差異:第一,法官思維是全面的、多角度的,需要綜合考慮原被告觀點、經濟社會狀況等問題;律師思維則是單向性、功利性的,考慮如何實現當事人利益最大化是律師的主要思維模式。第二,法官思維是中立性、保守性、被動性的,居中裁判、不偏不倚是法官必須恪守的裁判原則;律師思維則是傾向性、創新性、主動性的,需要借助自身智慧為當事人尋求最佳出路。第三,法官思維是從不确定性到确定性循序漸進的過程,法官永遠需要帶着懷疑的态度去看待證據有無瑕疵、程序是否正當等問題。相比之下,律師思維則更傾向于不确定性。

在比較了法官思維與律師思維的差異後,黃俊峰老師介紹了影響法官思維的幾大因素。從案多人少的矛盾、盡快安全結案的壓力、孤獨無助的心理等法官的真實工作狀态出發,黃俊峰老師借助社會心理學中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将法官的主要辦案思維分為七個層面——安全感、平衡感、情緒感、責任感、能力感、榮譽感、利益感,這些情感層面都将成為影響法官裁判的因素。另外,在實踐中,不同法官在年齡、性别、專業上的差異也會造成裁判思維的差異。
随後,黃俊峰老師向大家分享了如何與法官思維進行有效對接。在訴前準備階段,應當做到明确訴訟請求和請求權基礎。黃俊峰老師以實踐中發生的真實案例為例,向大家說明了訴訟請求選擇的重要性。

在起訴、庭審法庭調查階段,黃老師則強調應當從事實陳述和證明兩方面進行準備。在事實陳述方面,應當把握六w原則,即時間(when)、地點(where)、人物(who)、起因(why)、經過(how)、結果(what),将案件基本事實材料準備完善。在證據證明方面,首先要圍繞事實準備證據,做到瞄得準、集中火力、直攻“痛”點。其次,對證據材料進行綜合分析并合理布局。篩選出核心證據并逐一推敲,将證據排兵布陣以形成田忌賽馬的效果。同時,也要注意與當事人進行反複推敲。最後,追求形式的完美。在制作證據的時候注意将證據編訂成冊、編頁,做好封面、目錄等細節工作。
在整個案件審理階段,黃老師強調找法與确定法律依據也是不可忽略的工作。在沒有明确法律條文的情況下,可以檢索權威學者、資深專家的論述作為論證材料。上級法院會議紀要、指導意見、關于審理某某案件若幹問題的通知等司法文件以及上級法院的判例、最高法院的指導案例也都可以作為重要的提交材料。
在法官裁判階段,則應當學會對案件進行反思。黃老師指出,法官作出裁判的過程,其實就是法官對案件事實認定、适用法律、得出判斷結論的論證過程,因此研究法官的裁判過程有利于更好地對接法官的裁判思維。講座的最後,黃老師強調,唯有反思、總結,才能不斷改善提高。
黃俊峰老師的講座詳細介紹了法官裁判思維的特點以及有效對接法官裁判思維的方法,有利于同學們積累實務經驗,了解執業技巧,對同學們未來從事法律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幫助。本次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