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5日,華東政法大學與“建構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院校聯盟”、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上海市法學會聯合舉辦第二屆中國法治戰略高端論壇暨“建構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學術研讨會,共同圍繞“建構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在法治軌道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重大議題開展研讨。

我院謝佑平教授受邀參加會議,并作主旨發言。

謝佑平教授就建構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的自主知識體系提出了十二點建議。刑事訴訟法學體系龐大、内容繁多,經過總結和梳理,可以提煉出以下十二點主要内容,具有自主性和體系化的雙重特點:
第一,堅持黨對刑事司法的領導,這是強調政治性的重要内容,這在刑事司法堅持黨組領導、幹部任免、黨的政法委員會對司法工作的領導與協調等方面均有具體呈現;
第二,堅持刑事訴訟的群衆參與,例如,人大代表的司法議案制度、偵查階段的依靠群衆原則、檢察階段的人民監督員制度、審判階段的人民陪審員制度、關注重大案件辦理中的輿情動态,等等;
第三,堅持刑事訴訟民主性與集中性相統一,例如,偵查階段的案件讨論機制、檢委會、審委會、合議庭等制度設計;
第四,堅持刑事訴訟中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的政策和業務指導。例如,司法解釋制度以及年度全國、各省召開檢察長法院院長工作會議,全國、各省公訴審判條線等工作會議等;
第五,堅持事實認定的主客觀相統一,例如關于證明标準的認識問題,“事實清楚,證據确實、充分”“排除合理懷疑”,正是主客觀相統一的。這一點可以成為貫穿解釋我國整個證據制度的核心線索;
第六,堅持檢察機關對訴訟活動與司法人員的監督制約。例如制度設計上強調人民檢察院對刑事訴訟活動的全程監督,以及批捕制度、偵查監督、審判監督、司法人員違法行為的偵查與追究等;
第七,堅持刑事訴訟的實質平等,在控辯形式平等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實質平等,更強調對特殊、弱勢群體的訴訟關照,例如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和刑事法律援助全覆蓋;
第八,堅持刑事訴訟的效率優化,例如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以及普通程序、簡易程序、速裁程序的分流,以及不起訴制度的完善等;
第九,堅持刑事訴訟對抗性與協商性相統一,除了強化庭審實質化,增強控辯雙方在庭審中的實質對抗,還通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控辯協商、刑事和解制度、自訴中的調解等強化了刑事訴訟的協商性;
第十,堅持涉訴公民合法權益的全面保障,從強調對被追訴人的人權保障,到人權保障和涉案财物處理并重,例如非吸類案件,參與非吸的當事人,并不是經典意義上的被害人,但為了保障涉訟公民的财産權,仍然按照贓款贓物退賠處理;
第十一,堅持實事求是、疑罪從無、有錯必糾,除了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貫徹疑罪從無原則,還包括涉訴信訪、上訴申訴、審監程序、死刑複核等基本内容;
第十二,堅持刑事司法主權與國際合作,例如對所有侵犯中國公民和國家利益犯罪的管轄制度、缺席審判程序、追逃追贓程序、司法協作制度等。
最後,謝佑平教授指出,法學有着其自身的邏輯和體系,而刑事訴訟法學相較于其它部門法也有着獨特的原則、規則、知識、方法。刑事訴訟法學又是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的部門法學,指引着司法實踐與司法改革,可見刑事訴訟法學自主知識體系博大精深,其建構并不是三言兩語能夠闡釋的。我們需要以刑事訴訟法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基本原則與基本内容為核心,探索适應中國國情的完善進路,從而在厘清刑事訴訟法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其自主性和體系化。這些,都需要各位同仁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