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5月22日晚7點,湘潭市司法局局長、第十三屆湖南省政協委員、全國檢察機關第四屆優秀公訴人鐘晉應邀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模拟法庭開講“電影中的法、理、情”。本次講座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蔣海松教授主持,2003网站太阳集团黨委副書記唐珍名、雨花區檢察院原檢察長馬賢興、2003网站太阳集团校外導師李泳靓律師以及2003网站太阳集团諸多學生到場聆聽。

(鐘晉局長主講)

(蔣海松主持)

(2003网站太阳集团黨委副書記唐珍名教授緻歡迎辭)
主持人蔣海松副院長介紹了鐘晉先生的法律實踐成就和理論研究成果,并簡要介紹了法律與電影交叉研究的進展。2003网站太阳集团黨委副書記、2003网站太阳集团博士生導師唐珍名教授代表學校緻歡迎辭。他盛情贊揚了鐘晉先生理論與實務對接的學術風采,并期待法律與藝術的融合結出更多碩果。随後講座正式開始。
講座伊始,鐘晉局長從電影《第二十條》和《三大隊》談起,結合電影的介紹視頻,指出法律人辦案也是辦自己的人生。從“法與人性”、“法與事實”、“法與生活”、“法與家庭”以及“法與文化”五個方面深入介紹本次講座主題,結合具體電影,生動又有趣地給在場聽衆帶來一場關于“法影世界”的講座。
以電影《寄生蟲》開頭,鐘晉局長對“法與人性”這一主題展開講授,通過這部電影提出“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是有錢所以善良還是有錢但卻善良?”等思考,讓大家對電影中蘊含的關于人性的問題進行思考。又結合電影《周處除三害》、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指出群體對個人具有強烈的影響,因此我們要重視環境的作用,這也是我們當前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的原因。
随後,鐘晉局長圍繞“法與事實”這一部分,從電影《羅生門》展開,分别介紹“武士之死”的四個不同版本,樵夫、盜賊、武士、女人都說了自己的版本,而在羅生門之下,究竟什麼是真相?鐘晉局長指出,事實的查明往往是辦案過程中最為困難的部分,叙述者越多有時會離真實更遠,而故事足夠真可以取代真相。

關于“法與生活”,鐘晉局長以電影《撞車》引入,提出“妥協是否比抗争更重要”的問題,結合電影具體内容,對此問題進行深入探讨,有時妥協未必是失敗,最後指出我們在處理糾紛時要善于多元化解決糾紛,善用調解,将矛盾巧妙化解。緊接,關于“法與家庭”,鐘局長以電影《家怨》為例,指出家庭中信任是幸福的基石,也是我國《民法典》對家風、家庭美德建設進行規定的原因。
之後,圍繞“法與文化”,鐘晉局長結合電影《秋菊打官司》與《我不是潘金蓮》的具體情節,指出法治不能脫離我國的文化背景,要準确理解法治文化的内涵。鐘晉局長結合《鄉土中國》中提出的“差序格局”的概念,鄉土社會裡以個人為中心,依據親屬關系及地緣關系,向外不斷延伸而形成的可以自由伸縮變化的具有差等次序的社會關系圈。要深刻認識中國特殊的社會結構,理解世道人心,将法律放在文化之中進行理解。

最後,主持人蔣海松教授對鐘晉局長精彩的分享表達了感謝,并邀請本場嘉賓馬賢興檢察長、李泳靓律師就本場講座發表了評論。



蔣海松教授也就本主題進行分享。他既分析指出電影普及法治觀念的優長與成果,也反思了一些法律影視的事實失真與價值混亂。蔣海松提出,電影與法律的交織是感性與理性的融合,也是浪漫想象與嚴格制度的碰撞。電影可以為法律分析提供生動形象的形式,為法律讨論提供豐富的故事素材。通過影視作品,可以更語境化地考察抽象法律條文的社會環境,更鮮活呈現社會公衆對法律的認知和理解。但影視隻是一種感性的方式,很多地方隻是藝術的想象,會與其要表達的思想本質或要反映的制度事實存在偏離,因此也需要反思。
在交流互動環節,現場師生圍繞講座主題,就本專題相關問題展開讨論,鐘晉局長逐一進行詳細解答,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