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4日晚上,“嶽麓法學名家講壇”2024年第6期“‘行刑’銜接視野下專門性證據的擴張及其配套機制:以事故調查報告為研究對象”主題講座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216會議室順利舉行。本次講座由廣州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澤濤教授主講,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姚詩教授主持,2003网站太阳集团師生踴躍參加了本次講座。
張澤濤教授現為廣州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廣州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中央民族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貴州師範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多次入選國家各種計劃、項目,并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榮譽稱号;在多個核心刊物上發表文章八十餘篇,出版個人專著三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等課題10餘項,學術成果豐碩。

講座中,張澤濤教授運用交叉學科視野,通過分析事故調查報告的特殊性及其作為專門性證據面臨的問題和成因,提出實現行政執法專業化與刑事司法專屬性之間職能互補的途徑,探索出一種可複制、可推廣的“行刑”銜接模式,為2003网站太阳集团師生帶來了一次精彩的學術盛宴。
首先,張澤濤教授指出在行政犯時代專門化證據擴張是必然趨勢。由于行政犯中行政違法認定更為專業化、技術化,傳統的鑒定制度難以解決行政犯中的專門性問題,導緻刑事訴訟中專門性證據不斷擴張;專門性證據的擴張已經成為我國刑事證據制度的發展趨勢,體現在最高法以及最高檢指導案例、“行刑”銜接的規範性文件、司法解釋以及司法實踐之中,成為一種常态化現象。
随後,張澤濤教授對事故調查報告這一研究對象展開了具體介紹。張教授指出事故調查報告是一種專業性較強且複雜、疑難和獨特的證據類型,具有以下四個特征:第一,事故調查報告是集常識性與專門性問題、案件事實與法律依據、推理與判斷于一體的綜合性證據材料;第二,事故調查報告中的案件事實隻有依賴多個行政執法機關的分工與合作才能查清;第三,隻有數個行政執法機關共同研讨才能對責任人違反的法律和行政法規作出準确的認定;第四,事故調查報告中對行為人的追責是以行政處罰以及黨紀政紀為主,刑事責任為輔。

接下來張澤濤教授以事故調查報告為對象透視“行刑”銜接視角下采信專門性證據所面臨的問題及其成因。張教授指出當前主要面臨着以下六個問題:第一,立法以及司法解釋中為采信行政執法中的專門性問題設置了障礙;第二,事故調查報告的法定證據種類歸屬不明;第三,事故調查報告中與刑事追訴有關的專業性證據難以形成合力;第四,事故調查報告中的責任認定不符合追究刑事責任的要求;第五,難以發揮公安司法人員的刑事追訴專長;第六,難以發揮公安司法人員的刑事追訴專長。
最後,針對上述采信專門性證據所面臨的問題,張澤濤教授提出首先要從學理與制度層面規範專業性證據在刑事訴訟中的使用範圍。張教授認為,立法以及司法解釋應該擴大行政執法中專業性證據在刑事訴訟中的使用範圍,并明晰這類證據屬于書證;建議再修改《刑事訴訟法》時,将專門性證據增設為一種新的證據種類,使其成為法定證據類型;采信事故調查報告必須符合“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要求。其次,張教授認為還要健全事故調查與刑事司法的外在銜接機制,例如在事故調查報告中增設“刑事責任”專門章節進行詳細描述,細化公安司法機關在事故調查中的提前介入機制,完善應急管理部與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的雙向咨詢機制以及通過行政檢察監督發揮”四大檢察“核心功能等等,使得“行刑”良好銜接、互動。

主講結束後,主持人姚詩教授總結道:“張教授的研究問題意識非常敏銳、研究視角切入點十分巧妙。張教授以事故調查報告在法律适用中的尴尬處境作為現狀,對這種現狀進行描述以後提出在行政犯時代由于各個制度、各個法律之間的合力不夠充分導緻很多問題的存在。對此張教授從證據的角度,從法律屬性、機制構建等方面給出大框架、大方向上的建議,其中張教授提出了很多具體的小問題留待大家思考。感謝張教授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場頭腦風暴的盛宴。”



在最後的互動交流環節,現場多名青年教師和學生對講座内容踴躍提問,張教授就司法實踐的行政犯犯罪中法官和專業人士的配合、法官和行政機關對案件事實認定的權力邊界以及風險社會中預防性法治下企業合規的相關問題與同學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講座在大家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