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9月25日19時,首都經貿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法意·問道”社會治理法學系列學術講座第七期在博納樓第二會議室如期舉行。本次講座邀請到了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蔣海松教授作為主講人,講座題目為“法律與文學交叉研究的魅力與限度——基于《西遊記》的考察”。此次講座由首都經貿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助理陳寒非老師主持,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師張鵬、陳皓、姚宇與部分本科生及碩士研究生與會。這也是蔣海松老師在央視《百家講壇》“西遊記專題節目”線下講座之一。

講座伊始,陳寒非對蔣海松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簡要介紹了他在法律與文學領域取得的成績,并對講座進行了簡短的引入。

首先,蔣海松教授闡釋了法律與文學交叉研究的魅力。他由當下在國内外引起熱議的《黑神話 悟空》作為引入,電影《第二十條》等例子闡述了法律與文學藝術可以融會貫通的觀點。他簡要梳理了美國詹姆斯·懷特《法律的想象:法律思想和表述的屬性研究》以來的法律與文學運動,表示法律可以讓文學研究變得豐富、深刻、生動和形象。同時,文學作品具有可以讓大衆更容易地接受、學習法律,利于讓法律獲得大衆的認可。除了法律典籍及法律文獻,法律思想同樣存在多彩豐富的表現形式。不少詩詞歌賦、戲曲雜劇、影視作品等也閃爍着法理光芒。其次,蔣海松教授以《西遊記》為個案,深入剖析了中豬八戒和孫悟空兩個主人公在故事中展現出的法律行為與法律知識,分析了《西遊記》的法律文化 。他提出,《西遊記》也是法律文化的透視鏡。在《西遊記》中,悟空八戒等神話人物動辄援引律條,書中“法度”、“如律令”、“天條”、“天理”、“律條”、“家法”“王法條律”等具有法理意蘊的詞彙随處可見。許多西遊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法律故事與法律觀念。蔣海松通過分析得出,許多民間文藝作品如小說、神話、雜劇本、戲曲等等還保留了民衆真實的政治觀察與法律認知。甚至,中國古代學者不乏将小說視為史傳者。涉法文藝的研究還可補充、矯正所謂“官修正史”之不足,具有挖掘真實的法律樣态、提煉民間法治話語的重要功能。
接着,蔣海松教授又對法律與文學研究的限度進行了讨論,通過相關作品指出雖然文藝作品對法律有着不可忽視的功用,但卻也存在着失真、抑善和戕美等缺陷,一些文藝作品粗制濫造,違背史實,法律知識錯漏,還存在美化皇權、誤讀曆史、妖魔化人性、違背人民立場等價值觀問題。《西遊記》中也存在法律知識偏失、權力崇拜、妖魔化女性等問題,需要反思。他引用黑格爾對柏拉圖哲學采取神話方式所做的評論,“柏拉圖也常常采取表象的方式。一方面這是很通俗的,但另一方面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危險”,認為法律與文學的方式也具有其内在限度,甚至具有某些危險。

在與談環節,陳皓、姚宇和陳寒非三位老師就講座内容闡述了自己的學術思考,蔣海松教授一一進行了回應。最後,蔣海松教授的精彩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蔣海松教授曾擔任國家一流課程《法說西遊記》主講人,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西遊記中的情理法”系列專題主講人,央視《法律講堂》系列專題主講人,獲評“全國七五普法先進個人”、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屆青年教師教書育人模範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等多項課題,兼任湖南省人大立法咨詢專家、中國法學會法治文化研究會理事、湖南省法理學會副會長等職。
轉自首都經貿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官微,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