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3日晚,中國行政法學奠基人之一、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姜明安教授來院作了題為“法治國家語境下政務公開”主題講座,講座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杜剛建教授主持,共有200餘名師生參加講座,現場座無虛席。
講座中,姜明安教授圍繞“法治國家語境下政務公開”主題,主要從法治國家的含義與要素、建設法治國家對政務公開的要求、政務公開的範圍和重點、政務公開的實施保障等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首先,姜教授從作為地域的“國家”和作為政權意義的“國家”兩個方面解釋“國家”和“法治國家”,并由此認為法治中國應該包括法治國家、法治社會和法治執政黨。對于法治國家的要素的理解,姜教授從客體、過程、内容及領域四方面劃分,即三要素(法治國家、法治社會、法治執政黨)、四要素(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五要素(健全民主、完善法制、制約權力、尊重人權、保障公正)、五位一體論(法治經濟、法治政治、法治文化、法治社會、法治生态文明)。
在對“建設法治國家對政務公開的要求”進行闡釋時,姜教授認為,法治國家是公權力受控制、制約的國家,控權需要政務公開;法治國家是人權受法律保障的國家,人權保障需要政務公開;法治國家是依良法“善治”的國家,“善治”需要政務公開;法治國家是官員廉政、勤政的國家,廉政、勤政的建設需要政務公開。
對于“政務公開的範圍和重點”這一部分,姜教授認為政務公開指整個國家公權力運作的公開。包括人大和人大常委會行使立法權、重大問題決定權、監督權的公開;政府和政府部門行使行政立法、行政執法、公共管理和服務職能的公開;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的公開,以及執政黨行使重大問題決策權、對國家、社會的領導權、幹部選拔任免配置權以及紀檢監察權的公開。而政務公開的重點是權力清單、責任清單以及市場監管、政務服務等; 經濟社會政策、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重大建設項目、公共資源配置、減稅降費、國企運營監管等;扶貧、社會救助、就業創業、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環保、教育、衛生、食品藥品安全的信息等;政府決策、政策執行落實、财政預決算等。
最後一部分是政務公開的實施保障。姜教授認為一要做好政策解讀,回應社會關切,特别要求加強熱點輿情收集、處置和回應;二要提高政務公開工作制度化标準化水平,推進政府信息主動公開基本目錄建設,進一步明确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公開的主體、内容、時限、方式等;三要提高政務公開工作信息化集中化水平,制定出台全國政府網站發展指引,增強政府門戶網站發布信息、解讀政策、回應關切、引導輿論的功能;四要提高政務公開隊伍專業化理論化水平,并将政務公開工作全面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所占分值權重不應低于4%。
講座最後,姜教授針對學生提出的“權力清單”“信息公開”、“領導小組是否在政務公開的範圍之外”等問題作出詳細解答。同學們通過姜教授言簡意赅而風趣幽默的講授,對法治國家語境下政務公開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思考。
(張茜、楊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