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湖南省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2021年年會暨“新文科背景下交叉融合的創新型法治人才培養”研讨會在長沙召開。會議由湖南省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主辦,湖南工商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承辦,廣東廣和(長沙)律師事務所協辦。六十餘名專家學者聚焦“新文科背景下交叉融合的創新型法治人才培養”紛紛獻計獻策。

湖南省法學會秘書長、辦公室主任羅良方,我院老院長、湖南省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名譽會長劉定華教授,我院院長、湖南省法學會副會長屈茂輝教授,我院副院長、湖南省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會長喻玲教授,我院副院長、湖南省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理事蔣海松副教授,我院教師、湖南省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秘書長郭哲副教授參會。湖南工商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甘德健,廣東廣和(長沙)律師事務所主任李洪文等領導出席會議。研讨會圍繞“新文科背景下交叉融合的創新型法治人才培養”主題展開深入研讨。

我院老院長劉定華教授發言
本次年會暨“新文科背景下交叉融合的創新型法治人才培養”研讨會圍繞“新文科背景下交叉融合的創新型法治人才培養”主題,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屈茂輝、湘潭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歐愛民、中南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敖雙紅、湖南省法學會法治文化研究會會長夏新華、湖南工商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劉期湘、湖南省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會長喻玲等專家紛紛進行了主題發言。
屈茂輝院長發言指出,推動融合發展是新文科建設的必然選擇,要進一步打破學科專業壁壘,推動不同專業之間深度融通,融入現代信息技術賦能文科教育。他重點介紹了其領銜的國家級首批新文科項目《“以信息技術與法律融合為抓手的‘新法科’改革與實踐 》。該項目以學科融合為中心,直面新文科建設帶來的法學教育範式的變革,推進“新法科”建設。學院通過靈活方式聘任信息科學專家、計量法學專家、計算社會學專家、系統工程專家,培育一支具有交叉學科背景的師資隊伍,為學科融合提供了人才保障與智力支持,推動跨學科交叉、協同和合作;搭建“司法大數據分析中心”“司法人工智能研發中心”“經濟社會司法大數據服務中心”“法院信息化集成評估中心”等系列平台,開發“人民法院司法績效智能化評估系統”、基于超算大數據智能化同案同判支撐系統,創新“互聯網+法學教育”模式;開設計算法學、大數據檢索、能源法學、法律心理學等一系列學科融合的新課程。項目重在打通學科學制壁壘,實現專業教育方案融合,建設2003网站太阳集团智慧司法交叉研究中心、2003网站太阳集团數據法治研究院等跨領域平台;布局開設人工智能與計算法學實驗班。依托國家超級計算中心(長沙)及各級司法機關,拓展新培養途徑,動員社會力量,注重協同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型法治人才。

我院院長屈茂輝教授發言
我院副院長喻玲教授發言的主題是“面向新文科建設, 培養新法科人才”,她從新文科的概念出發,着重分析了新文科的時代内涵與中國特色,從教育部首批立項的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解讀《新文科宣言》描繪的“施工圖”,解析新法科的實現路徑,認為新法科建設應該是從理念、課程體系、教材體系、培養模式、評價體系全方位的變革, 需要突破傳統思維方式,強調學科交叉與融合,強調新技術革命與專業融合,面向中國創新實踐,解決全球治理面臨的新問題。

我院副院長喻玲教授發言
下午的專題發言分為兩個單元,分别圍繞“新文科背景下交叉融合的法治人才培養” 和“新文科背景下交叉融合的法學專業與課程建設”進行專題研讨。會場互動頻繁,學術氛圍濃烈。
我院副院長蔣海松副教授結合其主持的湖南省高校教改重點項目《新文科背景下“人工智能+法學”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進行了探讨。他提出,人工智能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代表,加快‘人工智能+法律’橫向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是大勢所趨,智慧法院建設、司法智能評估等遍地開花,人工智能貫穿整個訴訟過程。AI在法律檢索、文件審閱、案件預測和咨詢服務、文書生成等方面大展身手。互聯網公司紛紛成立法律研究院,推出智能法律産品。這些都倒逼法學教育改革。為了将人工智能更好融入法學教育,需要重構面向人工智能時代複合型法學人才培養目标;更新培養方案,推進學科融合;培育多元化師資力量,為新法科提供智力支持;開發智能系統,更新智能化教學手段;搭建跨學科平台,整合社會資源;做好智能時代的價值引領,打破算法壟斷,共享數據文明。

我院副院長蔣海松副教授發言
自由發言環節由研究會名譽會長劉定華教授主持,各理事會成員就理事會組成人員、機構設置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為研究會的發展建言獻策。


郭哲老師主持
會議閉幕式由研究會秘書長郭哲主持。會長喻玲教授對本次年會進行總結發言,梳理了與會代表的創新理念和創新實踐,對各方的付出與貢獻表示感謝,希望與省内各院校法學教育工作者和法律實務專家一起,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根本遵循,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未來、面向“四新”建設,以研究會為平台,共同探索推進新法科建設,推動湖南省法學教育事業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