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下午,2003网站太阳集团全體研究生新生和其他師生代表齊聚在北校區水教503和507教室,通過網絡直播觀看“2020年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暨宣傳月啟動儀式”,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深入推進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工作。
此次報告會主題為“科學無止境,精神永流傳,以科學家精神引領創新之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技協會主席萬鋼,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轫先後緻辭和報告,會議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主持。

報告會首先由萬鋼緻辭,他肯定和褒獎了科技工作者為國家做出的巨大貢獻,強調科技創新對國家具有重大意義。接着,他就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加強學風建設作出深刻闡述,明确提出三點建議:第一,弘揚愛國主義,踐行科學為民;第二,堅定創新自信,主動擔當作為;第三,恪守求實精神,維護科學道德。

緊接着,樊錦詩作“守一不移,奉獻敦煌”主題報告,她從敦煌莫高窟無與倫比的文化價值着手,講述自己紮根大漠五十七年,克服艱苦環境、耐住寂寞,為敦煌石窟研究與保護奉獻一生的人生經曆,她通過探索考古報告編撰方法、建立數字敦煌資源庫、推進數字化技術升級等,為推動敦煌文化藝術的保護與弘揚做出巨大貢獻。她表示,“這一生,隻做了一件事,就是守護和弘揚中國的文化遺産——敦煌莫高窟”。

随後,戚發轫作“傳承航天精神,建設航天強國”主題報告,作為中國航天事業建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見證者和推動者,他以親身經曆深刻地闡述了航天精神的内涵,向廣大年輕人傳遞高尚科學道德與嚴謹學風的重要性,并殷切囑托年輕一代肩負起建設航天強國的光榮使命,探索浩瀚宇宙,實現偉大航天夢。
此次報告會,展示了科學家們愛國奉獻、艱苦奮鬥、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精神,鼓舞着廣大青年心懷家國,嚴謹治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師生紛紛表示,将以老一輩科學家精神為引領,堅守科學道德底線,加強作風學風建設,刻苦鑽研,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張齊岚-2020級法律碩士(非法學)班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科技工作者在國家發展的各個領域都發揮着極為重要的作用,他們的科研工作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科研水平、推動着國家的建設和發展,也正是因為這樣,科技工作者就更應該秉持實事求是的學風和腳踏實地、嚴謹務實的科研态度,這樣才能保證高素質、高品質的科研工作,才能創造出更加堅實和偉大的科學成就。包括此次參與作報告的老師在内的優秀科技工作者,無一例外都将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做好科學研究工作,把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奉為自己的使命和人生目标。在那樣的年代,再苦難的生活條件、再艱難的科研條件都沒能讓他們停止工作和學習,他們在科研的工作中不斷進行自我反思、不斷推陳出新,用自己純粹的科研精神在各自的領域裡克服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完成了許多艱巨的任務,創造了輝煌的成就。
作為研究生的我們,必須學習這些先輩的科研精神和良好學風,堅守誠信、努力學習、刻苦鑽研、實事求是、艱苦奮鬥,也要勇于創新和實踐,争取為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做貢獻。
楊東樹-2020級法律碩士(法學)
翻開曆史的長篇,暢遊在知識的殿堂之中。“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攀登科學的高峰,離不開一根探路的手杖,而學風就猶如這根手杖,他時刻指點着我們,以至我們不會誤入歧途;遨遊于知識的海洋,需要一枚導航的航标,指引我們前進,以至我們不會在茫茫的大海之中迷失方向。
做好學風建設,培養研究生良好的學習、工作、生活習慣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其中就很好地闡述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隻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才能使有才能的人發揮得遊刃有餘,才能使我們取得更好的成績。我相信優良的學習環境和良好的學習風氣對于我們研究生而言尤為重要。對于我們研究生而言,學風建設要着力在“勤”上下功夫。業精于勤而荒于嬉。學習、創新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實踐在深化,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湧現。惟有勤奮學習、不斷學習,使學習成為常态,才能順應時代潮流,做好學問研究工作。加強學風建設要在“學”上動腦筋。勤奮好學,學以緻用。“勤”是基礎,“好”是關鍵,“學”是核心,“用”是目的。想不想學、能不能學、會不會學是檢驗廣大研究生學習态度、學習能力、學習成效的重要标尺。要做合格的研究生,必須大力加強學習。加強學風建設要在“用”上做文章。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學習的成果最終要通過實踐來檢驗。作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要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始終把學習的着力點放到學以緻用、以用促學、學用相長上。
王芷欣-2020級知識産權班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屆五中全會精神,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2020年11月20日下午,學院組織大家觀看了2020年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
沒有挺得起腰的科學家精神就難得有站得住腳的科學成果。我國科技事業取得的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們接續奮鬥的結果。“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作為新一代湖大研究生,我們應志存高遠、不負時代重托,努力做新時代具有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的愛國者與創新者。師昌緒院士說,“欲修學,先立身,堅決抵制學術上的不正之風;嚴格遵循學術規範,養成良好學風;并要敢于質疑、勇于創新。”我們要在學習學校學術道德規範細則與要求以及行業常規的基礎上,秉承誠信的品質,不斷地求實創新。同時,我們也必須學習前輩們的科學精神,用敬畏的工作态度和嚴謹的工作方式對待科學研究,以科學家精神探索世界,踐行使命,誠信科研。
朱春燕-2020級紀檢監察班
2020年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這場震撼人心的報告會上,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先生,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戚發轫院士分别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向我們诠釋了中國科學家的愛國奉獻精神。一場報告會下來,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份作為新時代建設者肩上所承擔的使命感,一份對學術嚴謹和學風發揚的莊重感,一份身為華夏兒女擔任起時代責任的榮耀感。在國内這科研氛圍和學術腐敗塌方的大環境下,希望以後我們能在自己工作的領域也能像他們一樣矢志不渝,一心奉獻。
歐陽名軒-2020級法學碩士
在聽取了萬鋼、樊錦詩以及戚發轫三位前輩的發言後,我頓覺自身思想之淺薄,知識之匮乏。紀伯倫說過:“不要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為什麼而出發。”三位先生各有其操守與貢獻,但他們都牢記着自己的使命,從未忘卻初心。我尤為敬佩樊錦詩先生,服從分配而不顧個人得失,隻為一句“不可言而無信”的話語便堅守敦煌大半生。随着社會的迅速發展,人心似乎也變得越來越浮躁,多少人被欲望蒙蔽了雙眼而忘卻了自己是誰,甚至對前輩們的操守與理想嗤之以鼻,這不得不讓我們警惕這種現象。
宋儒張載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要積極向上,銳意進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文/徐童、張齊岚、楊東樹、王芷欣、朱春燕、歐陽名軒
圖/賈停
審核/蔣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