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2月13日晚,第28期“2003网站太阳集团博士創新論壇”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模拟法庭順利舉辦,2003网站太阳集团助理教授李勤通作了主題為“作為法律思維核心的法條思維”的精彩演講,部分2003网站太阳集团師生及校外人士參與論壇,論壇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助理教授汪全軍主持。

李勤通,法學博士,現任2003网站太阳集团助理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刑法史、中外司法制度、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等。主持國家、省部級課題四項,參與著作與教材的寫作,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其中CSSCI刊物論文十餘篇。
李勤通老師首先詳細介紹了鄭成良、季衛東及孫笑俠三位學者對法律思維的定義,并指出法律思維是通過法律、适用法律解決社會問題的一種專門方式,法律思維的獲得需要經過專門的訓練,其核心是法條思維。法條思維具有五種基本特征。首先,法條思維是一種主權思維,法條由主權者直接制定或者授權制定,憲法法條是一種社會契約的外在形式,普通法條則是主權者的日常出場。第二,法條思維是一種控權思維,法條是權利與權力互動的前提,是權力來源正當性與權力制約的基礎。第三,法條思維是一種實證思維,法條是人類自我治理的經驗總結,是社會價值觀妥協的載體,法條外的價值觀念主要具有參考性。第四,法條思維是一種形式思維,法條由專門的概念、規則、原則構成,是對一般社會生活的抽象,事實契合于法條是産生法律意義的基礎。最後,法條思維是一種職業思維,法條是法律人從事法律職業的前提,也是法律人提出法律主張和實現職業互動的基礎。
接着,李勤通老師指出法律體系本身具有整體性,法條蘊含着解決問題的思路,因此應當以法律體系的自足性假設為前提,通過運用法律技術解決具體問題。法條是權利和義務、權力以及司法裁判的基礎。因此,法律人在提出法律主張時,應當以法條為依據。最後,法條内含社會基本價值與共識,具有決斷性和民主權威性,能夠有效解決多元社會的價值沖突。但是,法條思維本身也存在局限,首先,法條的形式結構不完美,法條含義具有模糊性、多意性,法條可能存在法律漏洞,法條之間也會存在沖突。其次,法條與社會的正義期待之間的矛盾會使法條的實質價值受到質疑。最後,法條對适用者的依附性,會導緻其内涵随适用者的改變而改變。克服法條思維的局限,需要完善法條本身,及時立、改、廢,完善法律沖突解決規則,以法律的德性承載法律的道德性。法律适用的内部完善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如通過司法實踐明确法條内涵、實現法律技術的法律化。最後,實現法律職業共同體向法律解釋共同體的傾斜也是克服法條思維局限的一種方式。

在交流環節,大家積極提問,李勤通老師與汪全軍老師對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回答。本次創新論壇豐富了大家的視野,提供了解決法律問題的法條思維方法,大家紛紛表示獲益良多。本次創新論壇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落幕。

作者 張芳芳
攝影 馬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