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5月25日上午,甯鄉市人民檢察院“道德講堂”再次開講。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教授蔣海松應邀擔任主講嘉賓,就“2018憲法修改與檢察權重構”這一主題做了專題報告。甯鄉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鐘孝明同志帶領全院幹職工現場聆聽了報告。
講座伊始,蔣老師盛贊甯鄉是湖湘文化的文化地标和法治地标,緻敬出自甯鄉的五位嶽麓書院山長及劉少奇、謝覺哉、何叔衡、向哲浚等法治人物的卓越貢獻。
本次的“道德講堂”的主題是《憲法修正案與憲法權威塑造——兼論檢察權理性重構》,蔣教授從五部分深入淺出、風趣幽默地講解了2018年憲法修正案的重點内容。
第一部分談到憲法權威在理論與現實之間的落差,強調憲法修改對于當今時代發展的重大意義,不僅需要固定既有改革成果,且要解決了改革突飛猛進和法律相對滞後之間存在的巨大張力,通過合憲性審查提升憲法權威;第二部分闡釋國家指導思想、領導體制的與時俱進,從學術角度進行了理性分析;第三部分通過詳細解讀憲法修正案第一條,闡明黨的領導權與憲法法律的關系;

第四部分講述監察體制改革與檢察權重構,詳細分析了原有反腐敗格局存在的問題與改革的必要性,憲法修正案為監察體制改革進行頂層設計,體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有機統一。蔣老師建議,轉隸後檢察院的發展應回歸以訴權為中心的檢察職能、重視環境公益訴訟等新問題,他并建言監察體制改革與現有司法格局應積極融合對接,凸顯人權保障,呼籲正在審議中的刑訴法修改中将監察工作人員利用職權的犯罪的偵查權劃入檢察院,夯實檢察院作為專門的法律監督機關的定位。第五部分介紹了憲法宣誓、憲法和法律委員會、設區的市地方性法規制定權三大制度入憲,以彰顯憲法權威。
講課中,蔣老師還通過其獨特的《法律與藝術》進路,從文學藝術、神話藝術、幽默藝術、服飾藝術等各方面分析了憲法實施工作中的不足、中國監察制度發展曆程及文化影響、監察體制改革與檢察權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深刻而有趣的解讀。
講座最後,蔣老師以一曲自己填詞的法治歌曲《以法之名》緻敬憲法信仰,正如曲中的歌詞“世間可以相信些什麼,惟願以法之名,人人皆平等擁有,一生踐行法治的真理,何懼那風刀霜劍,無愧萬事千秋”。檢察幹警需要一生踐行法治的真理,在檢察工作中秉公持正,堅定法治信仰。

5月25日下午,蔣海松副教授還應邀就檢察文化建設與甯鄉檢察院同志進行座談,與該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鐘孝明,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陳卓平,黨組成員周文武及甯鄉檢察院院史館建設小組成員一起進行了熱烈讨論。蔣老師介紹了他為該院設計的院徽初稿及創意由來,并就該院院訓審定、文化設施建設等深入交換了意見,點贊了該院注重挖掘曆史文化傳統、重視司法文化創新等措施。他鼓勵甯檢進一步發揚甯鄉獨特的人文資源和法治傳統。甯鄉檢察還将邀請蔣老師創作《甯鄉檢察賦》,參與設計院史館等。蔣老師及團隊設計的甯鄉檢察院院徽将盡快投入使用,他通過藝術傳播法律的獨特才思和創意受到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