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8月15日,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劉銘、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學院鄧冰清、華東理工大學單穎三位同學組成的“關愛明天,普法先行”暑期三下鄉實踐團隊在江蘇省射陽縣經濟開發區陳洋辦事處開展調研活動,對當地留守兒童展開普法宣傳和自護教育,助力提高《民法典》時代下當地留守兒童的法律意識。
《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通過,并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充分反應了“以人為本”的精神,體現了對人主體屬性的全面弘揚,以及對權利的彰顯與保障。針對包括留守兒童在内的弱勢群體的保護,《民法典》也存在相關規定。不僅如此,法典時代下,包括留守兒童群體在内的弱勢群體的法律意識也亟需加強。作為蘇北農業和勞務輸出大縣,射陽縣現有未成年人10餘萬,而近十分之一是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親情關愛、所受教育相對單一等問題。在此背景下,“關愛明天,普法先行”暑期三下鄉實踐團隊開展了一系列調研與普法活動。

(丁院長對實踐團隊進行指導)
15日上午,實踐團隊來到射陽縣人民法院。丁衛東副院長為實踐團隊的同學們介紹了射陽縣“巡回審理,法潤鄉村”、普法大講堂等普法宣傳活動,簡要分析了射陽縣人民群衆法律意識的現狀。同學們聆聽射陽縣的法治建設情況,總結記錄相關普法活動的經驗。與此同時,丁院長對實踐團隊的普法宣傳法案進行指導,提出了修改意見。

(留守兒童們認真聽講和互動)
随後,實踐團隊對留守兒童展開自護教育并展開法律意識調查。通過提問互動的方式,實踐團隊的同學們發現,這些留守兒童對《民法典》等法律具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孩子們對于違法與犯罪行為、買賣合同、物權請求權等法律概念有着樸素的理解。但是,在互動中同學們也發現,這些留守兒童獲得法律知識的途徑比較單一,在法治宣傳方面,存在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缺位的現象。實踐團隊的同學們感受到對留守兒童進行普法宣傳的必要性。

下午,實踐團隊前往射陽縣經濟開發區陳洋辦事處,為陳洋的留守兒童們講解《民法典》,發放普法宣傳小冊子。“你拍一我拍一,孩子學習是權利;你拍二我拍二,變相體罰不可取”,用兒歌、“你問我答”等的形式吸引孩子們了解法律知識。宣講《民法典》時,團隊同學還運用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幫助留守兒童更加充分地認識法律,使他們體會到法律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團隊成員們認識到留守兒童的法治教育容易被忽視,這也導緻留守兒童犯罪與受侵害的案例頻發。知法、學法、懂法、守法,是社會對每一個公民的要求。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和祖國的“花朵”,留守兒童需要得到更多的引導與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更為重要。此次三下鄉普法宣傳活動讓留守兒童們對法律知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同時,實踐團隊的成員們在三下鄉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将理論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為法治建設貢獻了青年學子的一份力量。
(劉銘、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