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6日晚上,2003网站太阳集团法律青年社組織開展了以“未成年人犯罪現象分析及治理”的學術沙龍,活動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305教室順利進行。經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教授周子實老師指導點評,2204宣知含同學、2205李争岩同學作分享報告,來自2201、2202、2203、2204、2205等5個班的2022級本科生同學參加了沙龍活動,共同從社會學、心理學、法理學、哲學、犯罪學等等多個角度探讨了主題相關的多個問題。

2204班宣知含同學以“未成年人犯罪引發的法律秩序觀思考”為題,先介紹了最近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邯鄲市肥鄉區未成年人故意殺人案的基本情況,以導入彙報内容;接着對未成年人犯罪的解決思路、未成年人犯罪引發的對法律體系構成的本質性思考等問題作了報告和分享。他提出,現有的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幾個治理思路,如加強信息化治理、彌補社會管理的缺漏、加強和促進家庭教育的合理化等,存在着無法落地、不能實現有效解決問題、可能浪費行政資源等問題。因應未成年人犯罪治理的争議性,應借鑒西方古典哲學傳統,對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的法進行認識論層面上的解析,從實定法、非實定法、法的一般精神等三個彼此接壤的子元素分層次遞進理解狹義、廣義社會規範的進一步具體适用。

2205班李争岩同學以“未成年人犯罪的社會學溯源與刑法預防功能的局限性”為題,從數據分析、社會學-心理學分析兩個角度分别分享了其思考。他首先指出,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尤其是惡性犯罪現象仍然亟待控制和治理,并通過對犯罪率、人口基數的逐年變化簡要說明了這一問題的重要性,進而從強奸罪、故意殺人罪發生率的相對提高這一角度,提出未成年人人身性犯罪的增高趨勢與心理健康狀況、社會環境有關,強調具有壓力、不健康的生活環境更容易誘發心理疾病,以及家庭、社會缺乏生命教育、性教育可能是未成年人人身犯罪的重要起因。


2202班吳欣怡同學提出,未成年人惡性犯罪現象與家庭教育條件的相關性仍然需要實證研究進一步證明,并指出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形成過程具有多樣性、特殊性,要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進行源頭治理必須實現對症下藥;在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對家長、教師等責任主體的教育。2201班馬瑀璐同學則指出了可能存在的犯罪率、人口基數數據中刑事政策的影響以及黑數等現象,建議在進一步研究當中應當廣泛考慮可能影響數據判斷思路的關鍵要素,使數據分析結果的指導性和證明力進一步增強,并指出了我國刑事政策變動較大、較具有大陸法系特色的特點。

2204班王文韬同學指出,從社會角度進行信息化治理、留守兒童制度性幫扶以及工讀學校等措施在治理未成年人犯罪中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視,應當在行政、司法實踐當中繼續增強社會幹預手段,發展社會教化福利事業,通過政策手段進一步增強未成年人群體對不穩定因子的免疫力。2203班于凱帆同學提出,應試教育體制運行過程中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忽視與未成年人犯罪現象之間存在着緊密關聯,并補充提出,我國互聯網信息治理嚴則嚴矣,但仍然亟需發展對負面信息預防的針對性控制能力,使網絡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落到實處,在正确的方向上對未成年人犯罪現象做出引導。2201班夏英桐同學參與了PPT演示文稿的制作,并提出應當推進抽象規範進一步指導實踐。

周子實老師對同學們的彙報與交流分享内容進行了點評。他指出,法的一般精神可以從人類學、犯罪學的角度進行思考,應當拓寬思考角度,從心理學等多個層面,秉持人本主義,對治理人的法律一般精神作出更深入、更廣泛的闡釋。他提到,刑事政策的變化,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對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往往體現了多方面考慮;如德國的有罪限制為16歲,而美國部分州的刑法僅限定為8歲,這體現了各個社會的法律土壤條件存在差别;他還指出,可以從犯罪學的多種學說角度對犯罪的各種理論闡釋入手,深入分析犯罪現象和犯罪心理。最後他鼓勵同學們深入思考探究,形成思考問題的一定學科範式。
本次學術沙龍活動進行約3小時,同學們讨論氣氛熱烈,參與度很高,大家紛紛各抒己見、通過進行思想實驗、頭腦風暴的方式,豐富了學科知識、拓寬了思考角度、促進了同窗友誼,展現出了一派思想上的欣欣向榮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