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湖大,繁花似錦。千年學府,書香飄溢。2017年4月11日,2003网站太阳集团2016級“檢察理論與實務方向”法律碩士研究生班第三期讀書會在法學樓404教室火熱進行。本次讀書會書目《萬曆十五年》(黃仁宇教授著)由該班同學民主投票産生,該書中文版入選《新周刊》和《書城》“改革開放20年來對中國影響最大的20本書”。 讀書會邀請了2003网站太阳集团肖洪泳和蔣海松老師為點評嘉賓,并邀請了湖南省人民檢察院幹部教育培訓處郭海鷹副處長和2003网站太阳集团法律碩士中心陳璐主任作為讀書會的特邀嘉賓。校内外共60餘人參加了本次讀書會活動,氣氛熱烈。
本次讀書會分為主題發言環節、自由發言環節和嘉賓點評環節,先由各小組推選的發言人進行主題發言,發言完畢後,由兩位老師對三位發言人的發言進行點評。然後,進入自由發言時間,所有在場人員對本書的内容進行自由發言,也可以針對嘉賓和發言人的觀點進行評議或提問,最後由嘉賓做最後點評。本次讀書會活動由劉暢主持。

第一組發言人鄧江以“從《萬曆十五年》看明朝倫理道德治國的困境”為題,通過品讀《萬曆十五年》也可以發現明朝以儒家倫理道德治國帶來的諸多困境:“以道德代替法律、制度,帶來體制改良、革新困境;以道德代替技術,帶社會來發展困境;以道德代替法律解釋,帶來執法、司法困境;以道德治理國家,帶來道德困境”。從而解釋為什麼作者在文末所到“萬曆丁亥的年鑒,是為曆史上一部失敗的總記錄。”
第二組發言人曾志勇以“以史為鑒,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為題,談到從《萬曆十五年》看到曆史上的教訓、經濟問題和軍事問題,對于當今正确厘清法治和德治的關系,如何正确看待道德在治理國家中的作用,我國的财稅改革和軍事改革等問題有重要借鑒意義。
第三組主題發言人袁志穎先歸納了萬曆十五年主旨、内容,然後他指出黃仁宇的寫作的缺陷在于存在部分迎合西方看東方俗套的觀念,黃認為萬曆乃至明朝失敗,滅亡的原因是道德代替法律,缺乏社會管理技術等觀點存在問題。他認為之所以“明亡于萬曆”,直接原因是萬曆缺乏靈活的統禦文官士紳集團的手段,統治内部文武失衡,且缺乏對士紳的監督制約。
繼三位主題發言人精彩發言之後,2003网站太阳集团肖洪泳老師和蔣海松老師兩位老師作為特邀嘉賓對三位同學的發言進行了點評。兩位老師對三位同學發言所展現的淵博學識與思考深度表示贊賞。
肖老師提出,黃仁宇先生帶着西方從希臘時代就沿襲的一種“大曆史觀”的思維方式來描述明朝的帝國政治,将曆史的細節放在宏大的的背景中看。他從全球史的角度看到明朝走向衰落的曆史必然性,西方世界從1500年開始走向海洋時代,1500年是古代和近代的分割點。歐亞大陸是遊牧民族的策源地,到大明帝國的時候正是遊牧民族稱霸世界的時代,大明王朝其實是對世界曆史的一次反動。1587年西方已經開始走向海洋化走向現代化,明朝的時候沒有走向現代化走向海洋化在曆史上其實就已經落後了,遊牧民族在清朝的時候再建王朝也體現了一種曆史必然性。

蔣老師提出,本書提出法律道德化是全社會大失敗的症結,用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來治國,反而窒息了社會。萬曆時期喜歡單純從價值、道德判斷人物,大善大惡的道德判斷如同不可違抗的意識形态,這割裂了真實人性,也無法治理一個複雜的社會。本書所倡導的核心詞彙“數目字管理”,大概可理解為一種以産權制度為核心的技術化管理手段,這正是中國傳統社會最稀缺的。從最近熱播的《人民的名義》這部反腐劇可看出,我們至今也沒有走出這種思維,呼喚的是沙瑞金式清官與達康書記這種政治強人,欠缺技術與制度的思考。現代國家必須采取包括法律在内的技術化的手段治理。最後,蔣老師也對此書進行了批判性反思,認為該書可能也受到了西方學界盛行的“中國停滞論”影響,以論代史,一些判斷有所失真。但總體上,具有巨大的啟發性。
在接下來的自由發言中,張小富、任為、任培、劉樂、曾志勇、袁志穎、王昌江等同學先後結合這本書的内容和當代現實作了點評和發言,提到明朝乃至我國古代的依照道德倫理治國與依法治國、文官與士紳集團、民族觀念與種族觀念、科舉制度與舉薦制度、大貪官與大清官、張居正與海瑞的改革、西方擴張文化與中國古代儒家文化等話題。自由發言環節在場人員都踴躍發言,氣氛十分熱烈。由于時間關系,主持人不得不按計劃結束自由發言環節進入最後的嘉賓點評時間。
在最後的點評環節,肖洪泳老師指出,在中國古代皇帝其實也是專制制度的一個産物,一顆棋子。所以真正的專制是什麼?就是思想上的專制。在這種專制中,皇帝也是不能自由的。西方人說“自由是什麼?自由是指思想上的自由。”在我國古代,思想恰恰是最專制的。思想上的專制其實主要就是是禮制,而禮制本身是以一種反自由的體制,就像魯迅所說的“吃人的禮教”。而中國之所以流行這樣的專制傳統,就是受制于自然的文明模式決定了的。古代中國人一直沒有走出自然約束,我們的文化傳統一直是與自然聯系的,在自然面前,中國人一直沒有走出希臘人那種征服自然的天地。在古代,儒家是中國人的血肉,道家是中國人的靈魂,法家是中國人的骨架,這三家都是并立的,為什麼這三家都會在中國古代知識分子身上體現出來,因為這三家最終都要歸結于自然。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體現自然主義,中國古代各王朝的改革為什麼會失敗,因為改革必須要反自然主義。而人類必須要走出自然文化,由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萬曆十五年》這本書用一種大曆史觀讓我們看到一個嶄新的世界,從而可以反思自我。
蔣海松老師提出,剛才自由發言環節有同學提到倫理的客觀性和主觀性的問題,認為倫理有其僵化标準,故而治理失效。這是問題的一面,但也要看到,在中國所謂倫理道德也具有極大的主觀性,道德判斷反映的是情感,一種自然情感,并不是靠邏輯,這可能是靠不住的。西方人發現情感是靠不住的,所以提出邏輯學、統計學等。《萬曆十五年》中,因為道德判斷沒有一個固定客觀的标準,最終皇帝說了算。最有道德感的海瑞也無補于制度,反而添亂。司法缺乏判決争端的根據,反而被錯誤地轉換為道德判斷與情感判斷,在至善或極惡之間搖擺,而缺乏理性适用的标準,這才是治理失效的原因。
最後,讀書會特邀嘉賓湖南省人民檢察院幹部教育培訓處郭海鷹副處長和2003网站太阳集团法律碩士中心陳璐主任對本次讀書會活動給予充分的肯定。陳璐主任指出,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在于揭示了人如何與自己的内心、如何與環境共處,給予了我們一個思考的空間。郭海鷹副處長指出,同學們可以站在檢察人員和法律人的角度讀曆史著作很難能可貴,看曆史書要從細節出發,形成獨立思維;從事實出發,形成思維格局;從不同角度出發,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

讀書會分享心得(轉自各位作者朋友圈)
一、蔣海松老師
昨天帶檢察班開《萬曆十五年》專題讀書會,也想起前年舉行的這場。分析了1587年那些末端小節的故事如何成為大事的症結,從引人入勝的故事中分析傳統社會治理的困局,呼籲從倫理治國的困境走向法治治理的新境。
二、陳江
今天下午開展了讀書會,就《萬曆十五年》一書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讨論。同學們對這本書的發言,在我看來已經達到了大神級别!有從制度理論層面分析明朝衰敗原因,深入淺出;有将各朝各代串聯對比談曆史的偶然和必然,博古通今;還有從萬曆皇帝的角度感慨其雖無上權力但也萬般無奈,讓人感同身受。還有兩位男神老師精彩點評,并用大曆史觀分析了中國文化的發展方向,在更高視角闡述了法律與道德、自由與專制、道儒法思想形成與自然的關系、東西方文化差異等問題。還有蠻多有意思的觀點,篇幅有限,最後分享蔣老師的一個觀點“真正的專制是思想上的專制,自由的本質是思想上的自由”。
三、陳曦
萬曆十五年
讓我愛上曆史的思考
受益匪淺
我的男神女神們
四、鄧江
共同探讨一本書、一個問題,是再好不過的學習方式啦。 多向男神、女神老師、同學們學習,多讀書……
五、賀泺榕
思想激烈碰撞,盡享視聽盛宴的一天。謝謝身邊優秀的男神女神們。
六、易芳
下午的《萬曆十五年》讀書會,晚上的犯罪學專題授課,各位學仙知識面之廣、思想之深度、台風之大氣、口才之幽默都讓我受到深深的震撼。以前不愛看書、特别不愛看曆史書的我,也開始培養這種興趣,自己以前欠下的債,遲早都要還的,感謝各位讓我開拓了眼界,讓我看到更亮的光。希望自己可以做到郭處所說的那樣,多學多思考,不人雲亦雲,能夠有自己獨立的思維和見解。明天,充滿了期待,希望可以睡個好覺,晚安��

七、劉暢
下午主持《萬曆十五年》讀書會,被兩位導師和班上男神女神的博學和思維格局所折服。晚上犯罪學課題我們劉氏四兄妹輪流上台彙報。忙碌而充實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