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湖大,繁花似錦。千年學府,書香飄溢。4月11日,2016級“檢察理論與實務方向”法律碩士研究生班第三期讀書會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404教室順利舉行。本次讀書會書目乃黃仁宇先生所著《萬曆十五年》,特邀2003网站太阳集团肖洪泳、蔣海松老師為點評嘉賓,湖南省人民檢察院幹部教育培訓處郭海鷹副處長、2003网站太阳集团法律碩士教育中心陳璐老師和校内外60餘位同學參加了本次活動。
首先,鄧江同學以“從《萬曆十五年》看明朝倫理道德治國的困境”為題,分析了明朝以儒家倫理道德治國帶來的諸多困境,具體表現為:以道德代替法律、制度,帶來體制改良、革新困境;以道德代替技術,帶來社會發展困境;以道德代替法律解釋,帶來執法、司法困境;以道德治理國家,帶來道德困境。由此可謂,“萬曆丁亥的年鑒,是為曆史上一部失敗的總記錄。”

曾志勇同學以“以史為鑒,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為題,分享了讀《萬曆十五年》可得的曆史教訓,從法治、經濟和軍事三個方面進行探讨,就如何厘清法治和德治的關系,如何看待道德在治理國家中的作用,以及我國當前的财稅改革和軍事改革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袁志穎同學對《萬曆十五年》中的觀點進行了批判性的思考,認為黃仁宇先生的寫作,可能部分存在迎合西方看東方之處。對于“萬曆乃至明朝失敗,滅亡的原因是道德代替法律,缺乏社會管理技術”等觀點,提出了保留意見。其認為,“明亡于萬曆”,直接原因是萬曆缺乏靈活的統禦文官士紳集團的手段,統治内部文武失衡,且缺乏對士紳的監督制約。

針對三位同學的主題發言,肖洪泳老師和蔣海松老師作了精彩點評。肖老師提出,黃仁宇先生帶着西方從希臘時代就沿襲的一種“大曆史觀”的思維方式來描述明朝的帝國政治,将曆史的細節放在宏大的的背景中看。黃仁宇先生從全球史的角度看到明朝走向衰落的曆史必然性,西方世界從1500年開始走向海洋時代,1500年是古代和近代的分割點。歐亞大陸是遊牧民族的策源地,到大明帝國的時候正是遊牧民族稱霸世界的時代,大明王朝其實是對世界曆史的一次反動。1587年西方已經開始走向海洋化走向現代化,明朝的時候沒有走向現代化走向海洋化,這在曆史上其實就已經落後了,遊牧民族在清朝的時候再建王朝也體現了一種曆史必然性。

蔣老師提出,本書提出法律道德化是全社會大失敗的症結,用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來治國,反而窒息了社會。萬曆時期喜歡單純從價值、道德判斷人物,大善大惡的道德判斷如同不可違抗的意識形态,這割裂了真實人性,也無法治理一個複雜的社會。本書所倡導的核心詞彙“數目字管理”,大概可理解為一種以産權制度為核心的技術化管理手段,這正是中國傳統社會最稀缺的。從最近熱播的《人民的名義》這部反腐劇可看出,我們至今也沒有走出這種思維,呼喚的是沙瑞金式清官與達康書記這種政治強人,欠缺技術與制度的思考。現代國家必須采取包括法律在内的技術化的手段治理。最後,蔣老師也對此書進行了批判性反思,認為該書可能也受到了西方學界盛行的“中國停滞論”影響,以論代史,一些判斷有所失真。但總體上,具有巨大的啟發性。

在接下來的自由發言中,張小富、任為、任培、劉樂、王昌江等同學就道德倫理治國與依法治國、文官與士紳集團、民族觀念與種族觀念、科舉制度與舉薦制度、大貪官與大清官、張居正與海瑞的改革、西方擴張文化與中國古代儒家文化、高薪養廉等話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針對同學們的自由發言,肖洪泳老師指出,在中國古代皇帝其實也是專制制度的一個産物,一顆棋子。所以真正的專制是什麼?就是思想上的專制。在這種專制中,皇帝也是不能自由的。西方人說“自由是什麼?自由是指思想上的自由。”在我國古代,思想恰恰是最專制的。思想上的專制其實主要就是禮制,而禮制本身是一種反自由的體制,就像魯迅所說的“吃人的禮教”。而中國之所以流行這樣的專制傳統,就是受制于自然的文明模式決定了的。古代中國人一直沒有走出自然約束,我們的文化傳統一直是與自然聯系的,在自然面前,中國人一直沒有走出希臘人那種征服自然的天地。在古代,儒家是中國人的血肉,道家是中國人的靈魂,法家是中國人的骨架,這三家都是并立的,為什麼這三家都會在中國古代知識分子身上體現出來,因為這三家最終都要歸結于自然。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體現自然主義,中國古代各王朝的改革為什麼會失敗,因為改革必須要反自然主義。而人類必須要走出自然文化,由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萬曆十五年》這本書用一種大曆史觀讓我們看到一個嶄新的世界,從而可以反思自我。

針對同學所提到的倫理的客觀性和主觀性,認為倫理有其僵化标準,故而治理失效,蔣海松老師認為,這隻是問題的一面。在中國所謂倫理道德也具有極大的主觀性,道德判斷反映的是情感,一種自然情感,并不是靠邏輯,這可能是靠不住的。西方人發現情感是靠不住的,所以提出邏輯學、統計學等。《萬曆十五年》中,因為道德判斷沒有一個固定客觀的标準,最終皇帝說了算。最有道德感的海瑞也無補于制度,反而添亂。司法缺乏判決争端的根據,反而被錯誤地轉換為道德判斷與情感判斷,在至善或極惡之間搖擺,而缺乏理性适用的标準,這才是治理失效的原因。
在活動最後,郭海鷹副處長和陳璐老師對本次讀書會給予了充分肯定。郭海鷹副處長指出,同學們能夠從法律人的視角讀曆史著作,難能可貴。讀書要從細節出發,形成獨立思維;從事實出發,形成思維格局;從不同角度出發,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