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必钊
“歲月悠悠,往事如昔:同窗四載,廿年别離:相聚母校,追憶芳華”。畢業二十年的呼喚,讓一直在旅途中的我停下腳步,把思緒重新拉回那已逝去的芳華歲月,回味那酸甜苦辣的心路曆程。二十年來,我輾轉于國内多個大中城市,經曆了金融領域的不同行業、不同單位和不同崗位。值此畢業二十周年聚會之際,我懷着感恩的心,将大學畢業以來的幾次重要“選擇”向母校師生作簡要彙報,同時也算是對自己二十年來心路曆程的回顧總結。
難忘的基層曆練
二十年前,我帶着父母的希冀和母校的期許,邁出校門,在檢察機關和銀行之間,選擇了剛成立不久的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成為該行福建省分行自成立以來招收的第一批應屆畢業生中的一員。經過短暫培訓,和其他34名畢業生一起奔赴各區縣支行,進行為期一年的基層鍛煉,鍛煉表現作為二次分配的重要依據。我被分配到省定貧困縣光澤縣。該縣地處經濟落後的閩北,是當時福建省内唯一的鐵路——鷹廈線入閩的第一個縣。縣城隻有一棟高于10層的建築物,大多為老式的民房。剛到這裡,我的心理落差很大,但當地淳樸的民風讓我落寞的心理得到了稍許的安慰。就在這個偏僻的縣城,我結識了另一位校友,她後來成為了我的終身伴侶。
在這短暫的一年裡,我先後在資金計劃、财務會計、櫃面、信貸等多個崗位學習,跟随崗位師傅深入每個鄉鎮、每座糧庫實地調研,深深地體悟到糧食安全對于國家安全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了做好信貸資金和糧食安全監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我深入研究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撰寫的多篇調研文章被所在地區南平市金融學會金融理論研讨會評為“優秀論文”,并先後在《金融時報》、《福建金融》等刊物上發表。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一年後,因為考核優秀,我被分配到省分行機關工作,這也是我職業生涯中一個十分重要的轉折點。感謝時任領導的知遇之恩,同時也感謝母校的多年培養,讓我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逆境中的選擇
1998年,我進入省分行辦公室工作,成為一名文字秘書。沒有機關工作經驗,我就從最基礎的信息簡報、行務動态等内刊編寫開始做起,然後參與各種文件的核稿,以及工作總結、領導講話等重要材料的起草工作。為充實紀檢監察工作力量,2000年,我作為單位裡唯一具有法學教育背景的員工,被調整到監察室工作。如果說,辦公室的文字工作讓我養成了嚴謹的工作态度,那麼多年的紀檢監察工作則讓我的工作作風更加廉潔樸實。兩個崗位的不同要求讓我受益終生。
作為一名來自農村的幹部,我對當時的工作狀态原本已經很知足了,但2002年競聘上崗的失敗,讓我對大學畢業以來的五年工作和一直秉承的人生态度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如果沒有這次挫折,也許我一輩子就這麼度過。2003年,總行公開向全行系統招交流幹部,我踴躍報名。幸運的是,順利通過面試并交流到總行工作。在這個新的平台上,我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間,我受部領導委托,負責全行業務合同系列文本的制訂工作,搭建相關框架體系和管理架構,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務。這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也是我大學畢業以來最值得驕傲的一項工作。該項目後來被總行評為“年度考評單項獎”。
所有的付出與努力終究會得到回報。我先後被總行評為“優秀共産黨員”,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司法部授予“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個人”榮譽稱号,并作為2005年度“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的候選人上報國家人事部。
壓力中的學習
短暫的交流時光轉瞬即逝,三年後,我選擇加入一家朝氣蓬勃、蒸蒸日上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一興業銀行工作。商業銀行全新的業務模式、工作環境和崗位要求,對于即使已有十年工作經驗的我,仍有不小的挑戰。及時調整心态、适應新的工作,便是當時唯一的選擇。我認真查找不足、加強學習、彌補短闆,并撰寫了緩解工作壓力方面的理論文章,相關研究成果刊發在《金融經濟》上。
為了接受系統教育,我開始準備MBA全國聯考,并以較好的成績考入了中央财經大學商學院。在校期間,我系統學習了會計、金融等方面知識,彌補了知識結構的不足,學習成績優秀,多次被評為“優秀學員”。順利通過論文答辯,獲得碩士研究生學曆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三年來的努力學習,不僅拓寬了我的知識面,改善了我的知識結構,而且通過學以緻用,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讓我連續多年被單位評為“優秀員工”。2008年,我被福建省人事廳評為“高級經濟師”,這為我将來的再次擇業增加了重要籌碼,同時也為自己的履曆增添了一項靓麗記錄。
“三進三出”的借調
201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借調到中國銀監會工作。我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努力調整自己,适應新的角色,同時沉下心來,認真學習各種監管法規和行政規章,學習銀行業非現場監管,細緻分析和監測銀行業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積極參與部分監管規制的制定和監管報告的起草工作;跟随領導多次深入基層調研,發揮自己多年銀行實務工作經驗的長處,協助化解銀行業風險。
借調期間,我認真負責,勤勉敬業,出色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得到領導和同事的一緻認可。正因如此,我先後三次借調,經曆多個部門和多個崗位,前後時間合計長達五年。
在銀行業最高監管機構裡,我聆聽到了監管高層對監管政策的權威解讀、銀行家們對銀行業風險的深刻論釋:全程參與了部分監管政策的制定,對監管思路和監管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銀行業風險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風險處置經驗;看到了監管者的敬業精神、專業能力,以及敢于擔當的監管态度,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幸參與其中部分監管工作,見證了中國銀行業五年間的快速發展,是我職業生涯中難得亦難忘的寶貴時光。
銀行業“老兵”的再出發
如果說,2007年從政策性銀行跨入股份制銀行是一次轉型,那麼從銀行業切換到保險業就是一場自我革命。2017年,我遞上了飽含深情的離職信,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摯愛的銀行業,離開了熟悉的北京,來到香港這座陌生的國際大都市,投身到保險業。一個從未從事過的行業、一座從未駐足過的城市、一種從未接觸過的社會制度,對于已過不惑之年的我來說,又是一場更加艱巨的挑戰。在新征程上,我将銘記母校“實事求是、敢為人先”的校訓和師長們的淳淳教海,秉承“勤奮、求實、團結、奉獻”的精神,不忘初心,重整行裝,繼續砥砺前行。
作者簡介:陳必钊,男,湖南财經學院法律系經濟法931班班長,中央财經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高級經濟師,先後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興業銀行、中國銀監會等單位工作,現供職于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法律合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