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科學研究 >> 學術成果 >> 正文
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科學研究 >> 學術成果 >> 正文

“開展公衆腐敗感知與反腐敗評價調查,助力湖南‘精準反腐’”案例獲評省2017年社會科學創新活動典型案例

時間:2017-10-12 浏覽量:

日前,湖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公布了2017年社會科學創新活動典型案例評選結果,我校廉政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申報的“開展公衆腐敗感知與反腐敗評價調查,助力湖南‘精準反腐’”的案例入選為典型案例。

中心于2002年12月正式成立,2003年3月成為隸屬于湖南省紀委、省監察廳的湖南省廉政研究基地,2006年成為湖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成立以來中心堅持立足湖南、服務全國,緻力于發展成一個集反腐倡廉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廉潔教育、咨政備詢與社會服務,以及改革探索等多重使命為一體的國際知名的“思想庫”、“人才庫”和“信息庫”。

反腐倡廉需要資源投入,而資源相對有限,因此隻能合理确定目标,精準反腐,以期高效。反腐倡廉為了誰、依靠誰?成效由誰評判、怎樣評判?哪些領域的腐敗或不正之風最嚴重?反腐敗成效如何? 到群衆中去了解就有了方向。作為省紀委的廉政智庫,用科學的社會調查方法去測量民衆對腐敗狀況與反腐敗成效的評價,為本省相關決策與工作提供意見,是職責和特長所在。

2015年12月和2016年12月,中心分别在長沙市城區組織實施了兩次同主題調查,圍繞四個指标測量群衆的腐敗感知并評估群衆眼中的反腐敗成效。調查結果表明,長沙的群衆對腐敗的容忍度很低,對舉報腐敗仍存較多顧慮,大都認為黨和政府對貪污腐敗的控制和三公問題治理成效顯著。

上述調查結果用數據說話,同時年度調查結果之間相互對照,實現腐敗感知與反腐敗成效感知的可量度化。調查可以幫助識别區域内廉政風險領域來開展重點治理。調查不少發現印證了中央和省紀委的一些認識和決策的正确性。重視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的反腐敗,以群衆獲得感為導向開展正風反腐工作的相關建議,在2016年省黨代會報告、中央紀委調研座談會上亦獲肯定。2016年度調查則對民衆反腐信心有了新發現。調研不僅直接影響本省反腐倡廉決策,也為中央相關決策的出台提供了參考,亦成為兩岸三地台北、香港、長沙對比研究的重要資料來源,并有望在國際廉政研究學術界産生一定影響,成為觀察和研究中國十八大以來反腐敗活動的重要實證資料。

以調研為基礎的系列研究成果正陸續出版。如袁柏順教授基于調研的論文“公衆腐敗感知與腐敗的民間傳說——基于C市城區公衆腐敗感知調查的一項研究” 刊發于《公共行政評論》 2016年第3期;袁柏順教授與孫雁合作的論文“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敗成效是否提升執政黨合法性?”刊于《Modern China Studies》2017年2月刊。2017年2月袁柏順教授在香港城市大學舉辦的“腐敗與反腐敗績效的測量與評估”工作坊報告了2016年度長沙調研發現。湖南衛視晚間新聞聯播對調研結果進行了播報,省紀委領導批示調研報告“很有價值”。

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版權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麓山南路2号
郵編:410082   電話: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