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團法學組在立法會綜合大樓合影)
11月28日至29日,我院第二屆赴港交流團分别赴香港立法會、複康會社區複康網絡康山中心、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灣仔綜合兒童及青少年服務中心參觀交流。

(工作人員為同學們介紹立法會組織機構)
香港立法會是香港特别行政區的立法機關,由70名來自不同地區和行業的議員組成,行使立法和監督權。28日上午,交流團法學組來到這裡參觀。在參觀中,立法會工作人員向師生一行介紹了立法會的組織結構和産生流程,并對香港的政治生态環境進行了簡要介紹。暢遊在立法會的“曆史長廊”裡,工作人員介紹了立法會成立以來的發展曆程,特别是從港英時代殖民者的徽标占據議長席位之上,再到香港回歸後紫荊花區徽懸挂于大廳中央,讓同學們深切感受到香港回歸祖國懷抱帶來的民族自豪感。本次參觀恰逢立法會召開全體議員會議,同學們進入立法會議事廳依序坐好,在同聲傳譯下旁聽會議,在議員的唇槍舌戰之間近距離感受香港的獨特民主氛圍。

(同學們實地拍攝的立法會議事廳)

(港大法律學院副院長傅華伶教授與同學們親切座談)
下午,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院長傅華伶教授在鄭裕彤樓與同學們漫談專業學習和兩地法學教育異同。交流伊始,傅教授結合同學們上午參觀立法會的行程對香港立法機制和法律體系做了更為詳細、深入的介紹,從香港法律的基礎到基本法的效用和意義,從國内憲法體系到一國兩制制度,傅教授旁征博引,結合生活中的經典事例,與同學們分享了通俗易懂但又意義深刻的觀點。互動中,同學們就高度自治與行政主導如何平衡、三權分立體系司法對社會發展的推進效用、香港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學方式等學術、教學問題向傅教授提問請教,傅教授一一作出詳細解答。交流會現場氣氛融洽,同學們踴躍提問,在和老師的交流中不但進一步加深了對香港司法體制的了解,也更深層次地認識到一國兩制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交流團師生與傅華伶教授、張憲初教授合影)
29日上午,交流團公共管理組來到香港複康會社區複康網絡康山中心參觀學習。香港複康會是一家成立于1959年的注冊慈善團體,為殘疾人士、慢性病患者及長者提供各類康複服務。交流伊始,中心社工指導同學們測量腰圍并填寫健康自測表,用這種獨特的方式使同學們認識到複康會關注健康的核心使命。談及社工的角色,複康會的社工們将自己定義為促進者,一位社工打比方道:“患病的老人好像賽場跑道上的選手,我們就像是場邊的觀衆,我們可以呐喊加油助威,而往前跑的,還是老人自己。”交流會邀請了曾身患心髒病的義工阿榮和交流團成員答疑互動。在社工的安排下,交流團的同學們還觀賞了由中風病人組建的“樂随風”合唱團的樂器表演。

(義工阿榮和同學們分享康複經曆)

(同學們和“樂随風”合唱團的病友們合影留念)
下午,交流團來到位于灣仔的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實地參觀灣仔綜合兒童及青少年服務中心。中心負責人張偉光先生對交流團師生的到來表示歡迎并介紹了中心基本概況。随後,交流團在社工Kevin和Jay的帶領下參觀了服務中心的主要設施,這其中包括對外開放的烹饪派房、供樂隊排練的錄音室、閱覽室、自習室等等。參觀中,同學們了解到服務中心不僅為6-24歲的兒童及青年提供一般咨詢服務,還提供就業培訓、生涯規劃等專門服務。以兒童及青少年生涯發展問題為導向的各類專業服務使同學們印象深刻,也使同學們對香港社工在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社會問題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有了更加深入的體悟。

(義工們介紹中心兒童及青少年服務項目實施情況)

(同學們參觀兒童中心手繪畫廊)
随着參觀學習的不斷深入,同學們深刻了解了香港地區立法、司法體制的基本特點和具體實踐,直觀感受了非政府組織在參與社會治理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随後,赴港代表團還将對近期學習成果進行交流分享和彙報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