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2003网站太阳集团學習工作坊暨2003网站太阳集团第二屆本科生學術文化節“潇湘槐市”讀書會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303教室開展,本次讀書會以“為權利而鬥争”為主題,邀請到2003网站太阳集团助理教授李婧嵘老師、李勤通老師、汪全軍老師擔任評議嘉賓,2016級法學三班全體同學、其他年級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參加了本次讀書會。
讀書會伊始,袁梓益同學帶來了一段激情昂揚的朗誦:“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經過鬥争得來的。所有重要的權利首先必須從其否定者手中奪取。不管是國民的權利,大凡一切權利的前提都在于時刻都準備着去主張權利。不僅僅是思想,而是活的力量……”這段文字恰好引出了本次活動的主題:為權利而鬥争。在主持人簡單介紹了本次讀書會的嘉賓和流程後,李婧嵘老師首先上台為同學們從題目的文義方面講解《為權利而鬥争》:“中國古代也有“權利”這個詞,但卻是指的利益、權力,現在所指的權利,是從翻譯《萬國公法》時才開始引入的“權利”的意思。這樣看來“權利”是外來的舶來品,那麼中國自己有沒有自己的權利呢?實際上,中國古代雖然沒有“權利”這樣具體的詞,但是人們卻有權利意識的。”
接下來,以寝室為單位每個小組上台依次進行PPT展示。韋虹羽同學以Isis的恐怖事件為例對其鬥争的正當性提出質疑,并引用了美國女權運動的兩位代表人物:奧康納和金斯伯格,用來證明其為争取權利的鬥争方式的正确性。緊接着汪全軍老師對于韋虹羽同學關于Isis的行為也是在“為權利而鬥争”的觀點進行點評:“讨論權利的前提是在和平年代,人首先要活着才會要求自由、權利,戰争年代是對正常的法的秩序的破壞。對于權利的具體理解,一種是應然層面的“基本人權”,另一種是實然層面的“能夠實現的權利”,而Isis剝奪他人的權利,他們的鬥争不是為了正當的權利,而隻是一種利益。”

下面,常敏同學對于《為權利而鬥争》這本書中幾個感興趣的地方進行了具體講解,其中在講到“法權”時,宋竹軒同學提出關于“人權”具體概念解讀的問題,李勤通老師回答說:“人權,從憲法層面上來講的,是與國家主權相對抗的,所以這位同學提到的說一個個體侵犯了另一個個體人權的現象時不存在的。”一番讨論過後,郭佳誠同學帶來了一段詩情畫意的哲學思辨展示——《美麗的權利》,以龍應台《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節選段落引入話題并提出問題:“人們的訴訟人格和是非感是與生俱來的還是需要後天喚醒的呢?”李婧嵘老師認為中國人不愛訴訟而西方人愛訴訟隻是由于部分人的分類癖,并引用自己在德國打官司的例子,說明訴訟成本和收益的關系。常敏同學認為中國人不願意訴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對于訴訟的具體途徑和方式的不了解,但郭佳誠同學反駁道:“如果一個人真的被迫需要走上訴訟的途徑才能維護自己權益的時候,我想他是會變成主動去了解的,因為這是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

在展示環節,不時有台下同學們的提問和老師的解答,現場讨論過程中思想交互碰撞,不斷有新的觀點湧現。李勤通老師向同學們提出幾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什麼樣的權利值得我們去鬥争”、“怎麼去鬥争,調解訴訟”、“為了鬥争而付出的和收益的關系”等等。
最後,汪全軍老師進行總結點評:“這次讀書會很出乎我的意料,沒想到大一的同學們也能對于這樣抽象性很強的書籍進行如此深入的思考,并且結合自己實例進行分析。對于這次話題,我覺得我們應該在堅持自己基本的核心價值前提之下來談為權利而鬥争,要想讓民主制度健全運行,個人應該保持一定的投入公共生活的熱情。”
據悉,本次讀書會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學生會學習部主辦,法學1603班具體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