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暑假,2003网站太阳集团本科生陳勁宏入選今年團中央“揚帆計劃·中央和國家機關大學生實習”,被分配到最高人民法院實習。而今年通過“揚帆計劃”進入最高人民法院實習的本科生,全國僅有3人。
陳勁宏認為,“告白祖國”的最好方式,就是用實踐之行服務人民、奉獻祖國。事實上,在這次赴中央國家機關實習前,他已經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集齊”了在鄉鎮、區縣、省市各級國家機關的實踐實習經曆。
去年,他作為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批選派赴基層挂職鍛煉的學生骨幹,在長沙市嶽麓區基層街道挂任社會事務辦主任助理一職,并且獲評了“挂職鍛煉先進個人”榮譽稱号,事迹相繼被《湖南日報》《長沙晚報》等省市主要媒體報道。

最高人民法院坐落在北京正義路上的東交民巷27号,與天安門廣場隔長安街相望,是憲法規定的國家最高審判機關,承擔着憲法法律賦予的重要職責,是每一個法律人心中的最為莊嚴神聖的殿堂。
報到後,陳勁宏被分配到民事審判第四庭下設的國際商事法庭協調指導辦公室正式開始實習工作。“和地方法院運用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不同,司法解釋賦予了新成立的國際商事法庭采用英文訴訟材料的自由,這也要求我們要有以中英雙語作為工作語言的能力。”陳勁宏向記者坦言,對于本科學生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他說,作為“實事求是、敢為人先”的湖大人,必須敢于直面困難、迎難而上。在認真學習了有關國際商事法庭工作的英文材料,積極請教指導老師和同庭室的法律實習生後,一個個晦澀的單詞、一篇篇複雜的文書随之逐漸變得清晰明朗了起來,他也能夠越來越得心應手地運用中英雙語處理工作。
實習期間,他參加了“2019中國-非洲法律論壇”等重要的國際國内會議,還參與制定了《國際商事法庭協調指導辦公室工作規則》等重要的司法規範性文件、制度,起草了一些重要會議的發言、講話材料,整理卷宗三十餘冊、材料近萬頁。陳勁宏說,親身經曆、參與這一切,與共和國司法事業同成長、共奮進,讓他為人民司法事業70年來的偉大變革感到深深的驕傲和自豪。

(陳勁宏在辦公室閱覽卷宗)
回憶起實習期間的感受,陳勁宏說,最高審判機關幹警堅定的法治信仰和“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偉大情懷讓他的印象尤為深刻,也讓他更加堅定了為法治事業奮鬥終身的決心。
實習的的日子裡,陳勁宏聽了一堂由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席大法官周強親自主講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黨課,充分體會了“人民司法為人民”,人民群衆對公平正義的呼喚在哪裡,人民法院的工作就在哪裡,法律人永遠不能忘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在黨的領導下讓人民群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在最高人民法院,司局級領導與普通幹警一起吃着盒飯加班到深夜是家常便飯,陳勁宏和指導老師幾乎每天都在晚上九點後才離開辦公室。“甚至有一天夜裡11點離開單位的時候,辦公大樓仍然是燈火通明。”
陳勁宏說,自己所在的民四庭和國際商事法庭協調指導辦公室的領導都是近在眼前的榜樣和楷模。他們不僅是優秀的法官,還是在學界頗有建樹的學者,學養之深厚、經驗之豐富,非常令人敬佩。“中國還有千千萬萬同他們一樣無私奉獻的政法幹警,沒有他們對法治精神、對公平正義的堅守,我們就不可能生活在安定和諧的社會。”陳勁宏說。

(陳勁宏在啟動儀式上)
不僅工作豐富而充實,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提供的平台上“長見識”,也讓陳勁宏受益匪淺。實習期間,最高法院的“揚帆計劃”實習生們一起探訪過與最高人民法院一街之隔的中國法院博物館。穿行在這條人民司法事業的曆史隧道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事業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打擊犯罪、保障民生、司法便民……70年來人民法院一路上與人民心心相印,展現着司法機關的責任與擔當。

(實習期間參觀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庭和北京互聯網法院)
除了厚重的曆史,陳勁宏發現,“黑科技”也正在悄然走進了人們心目中威嚴刻闆的司法機關。“立案有AI機器人在訴訟服務大廳指引,開庭已經實現了‘一次也不跑’,在網絡上就能完成。”在北京互聯網法院參觀時見到的各種創新訴訟服務,讓陳勁宏倍感新奇,也更加意識到了自己身上的責任和使命。“現在司法科技發展的速度遠超我們想象,光掌握法律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陳勁宏說,“必須要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将來才能成為優秀的法律人。”
采訪最後,記者和陳勁宏聊起了在實習期間的生活。他說,每天早上六點半就要出門,從海澱區的宿舍騎行到東城區的最高法院。半小時的騎行路上,由北河沿大街一路向南,就會依次經過五四大街上的北大紅樓、長安街上的天安門和最高人民法院所在的東交民巷。而他的這條上班路,恰好串起了中國革命史上的幾個重要坐标。
——百年前的“五四”,青年學生從北大紅樓向天安門出發,喊出了“外争國權、内懲國賊”的響亮口号,卻在東交民巷被反動軍警阻攔、鎮壓。那時,東交民巷作為使館區,是“界内不許中國人居住”的禁地,也是列強侵占中國的大本營。
百年後,人民共和國繁榮昌盛,最高人民法院在東交民巷與天安門廣場隔長安街相望,莊嚴守衛着“平安中國”,中國任人欺淩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返。“在首都北京,在黨和國家的‘心髒’,每天都能感受到,我們正站在曆史與現實的交彙點上,我們青年一代是祖國的希望,必須努力奮鬥。”陳勁宏說。

(圖文轉自湖大青年傳媒微信公衆号 文字:溫馨 孫雯捷 圖片:陳勁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