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幹的舞台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為進一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增強2003网站太阳集团學生的責任與擔當意識,發揚時代精神,2003网站太阳集团研究生會特别推出“青春學術會講”系列推文,展示2003网站太阳集团優秀學子努力奮鬥、與時代同頻的風采。
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勤學笃行,拼搏逐夢;他們不負歲月,追求卓越;他們腳踏堅實之基,胸懷鴻鹄之志。滿載碩果的他們,傳遞榜樣力量,值得每位學子學習。
下面讓我們走近本期“青春學術會講”主講人——國獎獲得者2019級博士研究生羅迎。

羅 迎:男,2019級博士研究生,導師為肖海軍教授
曾獲2020-2021學年2003网站太阳集团博士研究生校長獎學金、2021-2022學年2003网站太阳集团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等獎勵和榮譽。積極參加導師主持的科研項目;主持一項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新課題項目,并已結項;積極撰寫并正式發表4篇核心期刊論文,曾參加學術會議并做主題發言,取得良好反響。
保持優秀:矯矯不群 精進不休
羅迎學長用三個字概括自己保持優秀的動力——“不自滿”。他引用老子《道德經》裡“不自見,故明;不自足,故彰”來表達他對學習的态度,正是這種不自滿的狀态才讓他在學習中感受到不竭的動力,進而奮發圖強。
論文撰寫:筆耕不辍 一聞千悟
羅迎學長分享了撰寫論文的三條經驗。首先要“甘坐冷闆凳”。科研是一項辛苦的任務,不下足夠的苦功夫是很難做到的。在撰寫科研論文時,會感受到無邊無際的壓力和畏難情緒,而解決這些壓力和畏難情緒的方法隻有迎難而上,苦幹下去。
其次要有“悟性”,在寫論文時要多去領悟。讀博期間的論文撰寫,與本科和碩士期間存在很大不同。本科和碩士的論文主要是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而博士論文需要産生新知識,産出新觀點,這種創新離不開悟性。通過查詢各種資料和論文,提高寫作技巧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悟性。
最後要“多練筆”。除了通過寫論文來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還可以寫些随筆、微信推文,随時記錄社會熱點問題,通過多種途徑鍛煉文筆。
學法秘寶:法律“九劍”

羅迎學長認為,法律“九劍”代表着法學生應具備的九種能力。首先是文獻檢索能力,通過檢索文獻,快速查閱自己所需的文獻知識,提高寫作效率。其次是文獻閱讀能力,通過閱讀文獻的摘要、引言等重要内容,分析整篇文獻的整體結構,有選擇性地閱讀自己需要的内容。這種文獻閱讀能力為論文的撰寫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再次是案例分析能力,在閱讀案例時能夠冷靜、客觀的分析。在具備法條分析能力的同時,還要具備論文撰寫能力。論文撰寫并不是要寫得如同教材一般,而是要能夠準确表達自己的觀點、符合學術規範、體現文獻思想。之後要學習法律邏輯,通過法律邏輯來看待現實問題。還要鍛煉法律思維,良好的法律思維能夠使法學生更加清晰地看待社會問題、提出法律觀點。要開闊法律視野,視野不等同于視力。視力看的是眼前的事務,而視野比視力看得更遠、更寬。在分析一個案件時,法律視野能力要求法學生不單單看到案件的判決結果,更應該看到案件背後對當事人和整個社會所造成的影響。最後要胸懷法律情懷,在法治國家,一個法律人必須要有法律情懷,為中國的法治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面對困難:苦心孤詣百折不撓
在面對困難和壓力時,羅迎學長會引用葉劍英元帥的名句“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來回答這個問題。他認為,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的唯一方法就是下苦功夫。在撰寫論文時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通過看書、看劇、找朋友聊一聊、和導師溝通等方法去頂住壓力,把大壓力分解成各個小壓力,再逐一突破。撰寫論文遇到困難時,要鼓勵自己打開思路,哪怕每天隻寫500字,甚至100字,也會走向成功。
青春寄語
對于想要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學弟學妹,羅迎學長建議首先要樹立自信,其次要保持勤奮,除了積極閱讀論文,更重要的是多練筆,想問題的同時要注意表達,第三是要有“甘坐冷闆凳”的心,科研是很辛苦的事,不能被外界所打擾,明白自己的主業,第四要加強悟性,留心社會熱點,通過“北大法寶”等工具搜集信息,最後要加強自己的自主性,在思維層面完成轉變,不能“等、靠、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