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下午,為提高學生法學專業素養和豐富拓展課外知識,2016級法學三班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404教室開展了“《十二怒漢》”的主題班會。本次班會由班導師李婧嵘和2003网站太阳集团助理教授李勤通擔任主講人,法學三班全體同學參加了此次活動。

觀看電影之前,李勤通老師由法庭庭審中的人民陪審員引出“陪審制”,強調了陪審制為維護司法公正和監督法官而存在的合理性與必要性。接着,李勤通老師為同學們詳細介紹了美國陪審制度的背景情況。“陪審制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紀初的法蘭克帝國,是一種為了确認國王的權利而由地方的重要人物提供證言的制度。據研究,這一制度在諾曼征服後,傳至英格蘭地區,現在主要存在于英美法地區。”

接下來,同學們開始欣賞《十二怒漢》這部電影,電影中演員精細的表演和精彩的台詞,折射出人性的高貴、責任、正直,同時也無情地的鞭撻了人性的脆弱、陰暗和自私。在“美國評審大家談”的環節中,大家踴躍發言,郭佳誠同學分享了自己的觀影感受:“這部影片強調了庭審中不可忽視的被告人的角度和感受,而且陪審制度雖然也有一定弊端,但在美國現階段是有其存在的積極意義的。”李淩璇同學對這部影片反複觀看了三遍,感觸頗深:“這部影片形象地說明了陪審團制度的特點,即不是證明嫌疑人無罪,而是證明該案子證據不夠充分,無法定罪,這也是西方法律制度‘甯可放走一萬,不可錯殺一個’的例子。”
最後,李婧嵘老師進行了班會總結:“民主是‘自己統治自己’,陪審制度就是‘人民自己審判自己’。在這部影片中法庭就是一個劇場,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服飾都有其特定意義。我希望同學們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客觀看待西方民主制度。”本次班會在同學們的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