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9日下午,懷着對偉人的敬仰,法學1503班同學在班團的組織下來到了蔡和森故居,開展了“凝心聚力中國夢,攜手助人我先行”系列活動之探訪遺址活動。本次活動旨在讓大家追尋黨的紅色足迹,感受革命情懷,傳承革命精神。
房屋坐落在一處小坡上,綠樹掩映,郁郁蔥蔥;門前兩口水塘,芭蕉戲水,瓜蔓滋長,風景清新秀麗。
同學們首先進入了陳列室,熱血青年的警世救國活動被立體地呈現出來。同學們參觀着,仿佛是在觸摸着舊日的熱血。時光易老,精神永存,在殘暴的軍閥統治下,戰火蔓延,生靈塗炭,對探求國家民族興盛之道的不懈,讓和蔡和森一樣的人們在曆史的長河中,顯得如此偉岸。“革新學術,砥砺品行,改良人心。”新民學會的最初宗旨,直指人心。
堂屋門口懸挂着鄧小平同志題寫的“蔡和森故居”匾額,慢慢走進去,是正中間擺放的一張方桌、四條長凳和兩椅一幾。孫瑜同學和李勝康同學感歎道:“眼前似乎能浮現出以毛蔡為首的13位學子在這裡慷慨激昂的景象。”
在此之後,同學們參觀了幾間卧室,家具都十分簡單,隻有床、凳子和衣櫃。廚房裡,鍋、竈、缸、桶、梯和桌凳有序擺放。梁恺為同學說:“很難想象就是在這樣簡單的農舍裡,孕育出了革命的火種。”從屋内走出來,眼前還有一方菜園,綠油油的,使人不由想象先人們在此耕作的情景。
一座故居,承載着先驅者的救國夢。《沁園春·長沙》中的“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可不正是當年他們的真實寫照?本次活動的開展,使大家學習到了無産階級革命者的精神,少年強則國強,作為祖國的未來,承擔着建設國家的重任,因而學習先輩的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精神,砥砺品行是尤為重要的。
(編輯:郭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