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拓寬法學學習的廣度,從書籍中獲得寶貴的經驗和智慧,2023年11月17日,在學習委員向丹同學的主持下,法學2302班在我院304教室舉行《古案今說》讀書分享會。《古案今說》講述了中國傳統法律思想文化中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和事件,深入淺出地用現代法律觀點進行解析,用現代司法角度解構古代案件,加深同學們對現代法律的思考,獲得更多現代法律知識。古案今說,以古鑒今。讀書會邀請2003网站太阳集团宋曉慶副教授進行指導,王宏英、周越、王潇含、肖可欣、葉欣潔、廖星蝶、楊斐冉七位同學依次上台分享閱讀感悟,2302班全體同學參與讨論。

王宏英同學在閱讀時注意到古今對待小工商業者的不同态度以及其待遇的改善,聯系到當下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法治及各方面為個體工商戶等其他非公有制經濟提供保障如從立法角度國務院頒布《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等,使其能夠發揮促進經濟增長、就業及民生方面的作用。

周越同學圍繞明清時期一個特殊的群體“師爺”,特别是其中的刑名師爺,對于他們的職責與“四救”原則進行了闡述,表達了對于師爺草菅人命罔顧法律的批判以及對于封建糟粕的抨擊,希望能夠借古思今,以史為鏡,建設更好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王潇含同學講述了書中兩個故事,一是“層出不窮的假學曆”,二是“法外柔情”。通過兩個事例引出了古代與現代造假所産生的不同法律後果以及提出了法與情的平衡問題,進而引出對此平衡問題的思考。

葉欣潔同學在閱讀時注意到殘疾人犯罪問題,對這一特殊社會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探讨,從殘疾人定義,殘疾人犯罪現狀,特點,成因等方面對殘疾人犯罪問題進行闡述,從經濟,教育等方面提出建議,并按照時間順序對相關案例進行列舉說明,強調應更加關注殘疾人的社會參與,重視殘疾人的合理保護。

廖星蝶同學則是通過書中的孫二娘賣人肉包子案提出了她所分享的議題——知假買假能否獲償。她從消費者的範疇,欺詐的認定,懲罰性賠償的前提三個方面闡述了“知假買假應予獲償”的支持者與反對者的觀點沖突,最後她表達了對一些案例判決的疑惑并認為商家合規經營是解決制假售假與知假買假問題的關鍵。

楊斐冉同學着眼于古今法律文化之聯系,分析了古今婚姻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探索了古今關于年齡的法律規定,發現從古至今立法者都具有“什麼年齡承擔什麼責任”的意識,之後在完成對古今律師生存現狀的講述後,她提出“無論在什麼時代,公平正義始終應當是法律的追求,也應當是法律人努力的方向”。

之後,在自由讨論環節,同學們各抒己見,氛圍熱烈。針對“知假買假”中的消費者問題、中國古代的婚禮禮俗等問題,向丹、溫靜怡和王奕童三位同學上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對于書中的案例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最後,作為讀書會的總結,宋曉慶老師對同學們的發言做出了點評。她肯定和贊賞了同學們思考的深度,并鼓勵同學們通過舉辦讀書會的方式相互啟發和學習。這次讀書會圓滿結束,同學們表示通過研習《古案今說》這本書,開拓了法律思維,鍛煉了自己的分析能力,為将來的法律學習奠定了基礎。同學們也表示很期待下次的讀書會,希望能在閱讀法律書籍的過程中不斷成長,成為卓越的法律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