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師資隊伍 >> 教師風采 >> 正文
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師資隊伍 >> 教師風采 >> 正文

名師風采|“當代中國法學名家”張智輝:鴻儒碩學,追夢法治

時間:2021-03-28 浏覽量:

文|曾昌 婁文靜  審核|蔣海松



名師簡介

張智輝,1954年生于陝西武功。現為2003网站太阳集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网站太阳集团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2003网站太阳集团國家腐敗預防與懲治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被評為首批“當代中國法學名家”。現兼任最高人民檢察院咨詢委員,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際刑法學協會中國分會副主席。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改辦主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所長、中國檢察官協會秘書長、中國檢察學研究會秘書長等職。張智輝教授從學四十餘載,出版學術著作82部(獨著20部),其中《刑法理性論》開辟了我國刑法學界劃時代的理性刑法之先河,《刑事法研究》叢書系我國首套檢察特色的刑事法學研究著作。發表學術論文216篇,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法學權威期刊發表50餘篇。

 

深耕法苑 追夢前行

張智輝教授出身于田壟之間,投身于行伍之内。1972-1978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84618部隊服役。這段與衆不同的人生經曆,凝練了其吃苦耐勞的精神。1978高考恢複,張智輝教授進入素有“法律黃埔”之稱的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學習,每一門功課都是優秀,他自己比較喜歡刑法,覺得刑法是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的法律。大學三年級選擇學年論文時,便寫了“論過失犯罪”,其中第二部分以“試論過失犯罪負刑事責任的理論根據”為題發表在《法學研究》1982年第2期。1982年2月,他提前畢業,考入中國人民大學,跟随著名法學家高銘暄、王作富教授攻讀刑法專業碩士學位。碩士學位論文《我國刑法中的流氓罪》,由群衆出版社1988年出版(1991年獲北京市高等學校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中青年優秀成果獎),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單個罪名為題出版的學術著作。



張智輝教授碩士畢業後,先後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編輯部(後并入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擔任編輯、編輯部主任、副總編輯職務,1996年調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亦稱“中國檢察理論研究所”)先後擔任編譯部主任、《檢察理論研究》副主編、《中國刑事法雜志》主編(2012年卸任),一直從事“為他人作嫁衣裳”的工作。然而,繁忙的編輯工作無法阻擋其對刑法研究的飽滿熱情。1999年,重返中國人民大學跟随高銘暄教授攻讀博士學位。博士學位論文《刑法理性論》(2003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4年獲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發的“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在連續六屆的刑法學年會優秀論文評選中,他的論文都被評為一等獎或特别獎。

張智輝教授在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和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期間,其“主業”為科研管理和行政管理。直至2014年退休後,才作為全職教授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專門從事法學教學研究工作。碩士畢業35年來,張智輝教授雖長久處身廟堂,工作之餘,仍取得了著作等身、令人矚目的學術成果,獲得了刑法學界的一緻認可。我國著名刑法學家、人民教育家高銘暄教授曾贊揚其“理論功底深厚”、“理論素養深厚而廣博”(見高銘喧教授在張智輝博士學位論文《刑法理性論》作的序言)。

張智輝教授從學四十餘載,已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4項(重點項目3項),司法部重點課題1項,法學會重點課題1項,最高檢重點課題1項;出版學術著作82部(獨著20部),其中《刑法理性論》開辟了我國刑法學界劃時代的理性刑法之先河;發表學術論文216篇,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法學家》、《現代法學》、《法學》等法學權威期刊發表50餘篇。張智輝教授四十餘年筆耕不辍、嚴謹治學,被評為首批“當代中國法學名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緻知力行 踵事增華

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張智輝教授注重從辯證角度剖析學術理論與司法實務之關系,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學術研究領域。其四十年間一直對刑事法律科學作全面、一體地研究,形成了以刑法學為核心,延伸至密切相關的國際刑法學、犯罪學、犯罪被害者學、刑事訴訟法學、檢察學、司法制度及其改革等多個維度,獨具特色的刑事一體化研究領域。



(張智輝老師部分著作)


在刑法學研究方面,張智輝教授注重刑法理論的體系性構建。其認為刑法理性以刑法基本範疇的理性認識為基礎,又根據所處的社會公認基本價值準則而具有階級性與時代性,這是我國早期哲學思想在刑法學領域的探索和凝練。針對當時刑事立法中流行的“宜粗不宜細”指導思想,張智輝教授早在九十年代初提出的刑事立法明确性原則,對刑事立法指導思想的轉變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另外,我國刑法罪刑相一緻原則長期忽視了對刑事責任的定位,張智輝教授從刑事責任的基礎、根據、主體等方面系統的提出了我國刑事責任的構建問題,描繪了我國刑法罪責刑相适應原則的基本藍圖。

在國際刑法學研究方面,張智輝教授是國内系統介紹國際刑法的第一人,就國際刑事管轄的各項原則、國際犯罪及其刑事責任的一般原理、國際犯罪的種類進行了深入全面的論述,并且對中國完善相關國際刑事立法提出了頗有見地的立法建議。


(2019年,張智輝著《刑事法研究》叢書出版,這是我國首套檢察特色的刑事法學研究著作,共分為五卷,分别是《刑事法研究第一卷·中國刑法學》《刑事法研究第二卷·國際刑法學》《刑事法研究第三卷·刑事訴訟法學》《刑事法研究第四卷·犯罪學》《刑事法研究第五卷·檢察學》)


在犯罪學研究方面,張智輝教授主張,犯罪學的基本任務是需要統一對犯罪原因整體性的認識,揭示犯罪現象産生、變化、消亡的客觀規律,為預防犯罪指明道路,并首次提出治安預防、技術預防、刑罰預防三位一體的犯罪預防思路。與此同時,其注意到對犯罪被害者研究的空白,全面研究了犯罪被害者學的基本範疇和社會功能,提出了建立犯罪被害者學的構想。

在刑事訴訟法學方面,張智輝教授最早将“量刑建議”作為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重心之一。早在20年前就組織檢察理論研究所的專家對量刑建議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并在《檢察日報》、《法制日報》上組織了整版有關量刑建議問題的讨論,促進了檢察機關量刑建議工作的開展和最高人民法院對量刑問題的重視。對于“認罪認罰”,張智輝教授提出在程序上應當從簡、在實體上應當從輕的觀點,曾受到與會的全國人大法工委刑法室領導和其他刑事訴訟法學界專家們的認同。這個觀點與2012年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關于簡易程序的規定高度契合,即對認罪案件,除特殊情況外,都可以适用簡易程序審理,對不認罪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審理。

在檢察學與司法改革研究方面,張智輝教授重點論證了把檢察機關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來建設的曆史必然性和現實合理性,論證了法律監督的基本内涵及與其他類型監督的異同,論證了檢察權的基本構造和運行機制,提出了檢察權優化配置的指标體系。張智輝教授對于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有着獨到見解,先後主持完成了司法部重點課題“司法體制改革問題研究”和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優化司法職權配置研究”。

張智輝教授早在90年代就提出了刑事司法的理性原則,強調刑事司法體制改革和刑事司法活動,都應當受到刑法目的的制約,堅持理性原則,并提出了嚴格司法、節制司法、公正司法的主張。他把刑事法各領域加以貫通研究,其目的就是融會貫通刑事法各學科的基本理論,更好地研究提出解決刑事司法實踐中所遇問題的思路和辦法。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會長卞建林教授曾指出:張智輝《刑事法研究》叢書,涵蓋了刑法學、國際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犯罪學、檢察學領域的前沿議題,不僅關注刑事法學領域諸多重大問題,并且強調其中的密切關聯,将刑事一體化思想融會貫通。最高人民檢察院咨詢委員會主任、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朱孝清教授在評價張智輝教授的《刑事法研究》時也強調:“由一位學者撰寫這樣一部鴻篇巨著,在我國法學界極為少見。”


言傳身教 從嚴律己



張智輝教授在學術研究中尤為注重基礎理論。在與學生交流時要求“對于刑法經典要注重其邏輯内涵,多讀幾遍。無論做學問還是做人,不要浮躁,心要靜下來,多讀、多寫,從事學術研究從來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唯手熟爾。”每次學術會議,張智輝教授都以一種虔誠的心态面對會議的學術碰撞,那一本本厚重的會議筆記也在無聲地叙說着從事學術研究的基本秉持。

2019級博士生姜嬌同學說:“張老師治學嚴謹,要求嚴格,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循序善誘,平易近人。授課時注意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上課例題豐富。能夠不厭其煩,細心講解,使學生受益匪淺。在給博士研究生授課時,張老師時常會提及自身的一些工作經曆,教導學生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對于刑法學理論界通說觀點的采納,要用實踐理性來判斷觀點的對錯。教導學生對事物本身的認識要在實踐中進行判斷,用符合普遍性、目的性的原則來進行分析。法律的基本品質就是實踐性。刑法的各種理論觀點要符合刑法目的的實現,要用常識、常理、常情作為合理性的一個判斷标準。作為刑法學研究的資深專家,張老師會耐心回答同學們提出的各種關于刑法學研究的問題,詳細論述自己獨到的見解,對學生學術能力的提高具有深遠的影響。”


(張智輝教授接受學生采訪)


張智輝教授在談及法學新生應該怎樣開啟法學學習的征程時,這樣說道:“對學法學的學生來說,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樹立法治信仰、樹立法治信念、樹立法治信心,要相信我們國家的法律是越來越好的。從中央到地方,我們正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所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标肯定是會實現的,隻是時間的長短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法律發揮着重大的作用,法律人擔負着重要的使命。所以學法律就要信仰法治,就要尊重法律,就要去理解法律的精髓,這是對我們的同學來說是最重要的。”

張老師也是貫通法學理論與法治實踐的典範,長期圍繞檢察事業改革重大問題進行研究,在資政建言上貢獻良多。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司法責任制被喻為司法改革的“牛鼻子”,對其他改革具有引領作用。司法責任制迫切需要綜合配套措施,否則難以見效。張老師先後二十幾次深入陝西、甘肅、湖南等省市基層檢察院調研,撰寫了調研報告《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報告指出,應改革法院檢察院的管理模式,突出司法職權的主業地位;改革人員結構和考核制度,充實一線辦案力量。該建議報送最高人民檢察院并受到高度重視,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批示:“智輝同志的思路、意見重要、中肯,請在隊伍建設、用人導向、檢察工作管理,落實司法責任制等工作中認真研究,改進工作。”《檢察日報》、正義網、最高檢公衆号等諸多媒體對此多次予以報道,引發強烈反響。基于前述調研報告的《關于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的建議》獲評2018年省委宣傳部“第二屆湖湘智庫研究優秀成果”。



結緣湖大 求真務實



張智輝教授與2003网站太阳集团深有緣分。早在2002年春,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任院長劉定華教授在孫昌軍副院長、溫曉麗教授的陪同下來到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提出了院所合作培養法律人才的構想。張智輝教授作為檢察理論研究所的所長欣然允諾,從此與2003网站太阳集团結下不解之緣。當年,2003网站太阳集团校長王柯敏向張智輝等三位檢察理論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頒發了兼職教授的聘書,開始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2010年邱興隆教授加盟2003网站太阳集团後創辦了“嶽麓刑事法論壇”,張智輝教授應邀參加了每一次論壇,并多次到2003网站太阳集团作學術講座。在邱興隆教授的推舉下,2014年,2003网站太阳集团校長趙躍宇在著名法學家李步雲教授的陪同下來到北京邀請張智輝教授加盟2003网站太阳集团。盡管張智輝教授當時已經被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廣州大學等多所高校聘請為兼職教授,但考慮到湖南作為近代中國人文豪傑輩出之地,又有嶽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深厚曆史,張智輝教授還是欣然接受了2003网站太阳集团的邀請,答應将來到2003网站太阳集团任職。此後,張智輝教授正式成為2003网站太阳集团特聘教授,成為一名真正的湖大人。

張老師加盟湖大之後,擔任了2003网站太阳集团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2003网站太阳集团國家腐敗預防與懲治研究中心主任,将2003网站太阳集团刑法學科迅速提升到一個新台階。在他的率領下,“2003网站太阳集团國家腐敗預防與懲治研究中心”順利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成為全國重要的法律智庫。入選CTTI來源智庫,是各界對湖大2003网站太阳集团學科實力、智庫作用的充分肯定,凝聚了張智輝教授對2003网站太阳集团殷實的奉獻。




在邱興隆教授去世後,張智輝教授會同謝佑平教授等湖大學者,以湖大身份繼續組織主辦“嶽麓刑事法論壇”,将這一刑法學界公認的學術品牌延續光大,也提升了湖大學術影響力。



(張老師主持“嶽麓刑事法論壇”)


對湖大2003网站太阳集团的發展曆史,張智輝教授深為自豪。他曾感慨說道:“2003网站太阳集团是中國近現代法學教育中曆史底蘊最為厚重的2003网站太阳集团系之一,其學脈可上溯至1897年的時務學堂,有‘千年學府、百年法學’之譽。求實的學術理想、殷實的師資隊伍、務實的學風以及紮實的學術成果為學院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也清醒看到了學院存在的短闆,多次就學院發展誠懇建言。他說道:“我們也應當看到湖大法學學科與世界一流學科的差距,我們要着重發揮湖湘學子求真務實的實踐精神。注重學生本位,培養學術理念與實踐能力并進、具有國際視野的優秀法學人才;增強教師歸屬,構建教學與科研并重、老中青階層學術砥柱的師資隊伍;完善培養機制,形成百家争鳴、互相交流、齊頭并進的學術氛圍。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湖大2003网站太阳集团新時代征程已然啟航,讓我們攜手共進,再創新輝煌。”

這番金玉良言,體現了一位法學名家對學院的深厚感情,對學子的殷切期待,也展現了他對法學時局的深邃思考的道義擔當。讓我們一起祝福,張智輝老師在湖湘大地上繼續追夢法治,綻放風采!







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版權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麓山南路2号
郵編:410082   電話: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