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太阳概況 >> 院史文化 >> 正文
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太阳概況 >> 院史文化 >> 正文

湖大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史名賢篇丨“羅馬法的活字典”周枏

時間:2020-07-15 浏覽量:



2003网站太阳集团是中國近現代法學教育中曆史底蘊最為厚重的2003网站太阳集团系之一。延至1952年全國高等教育院系大調整前,2003网站太阳集团皆系全國法學教育的重鎮之一。尤其是在民國期間,諸多名師荟萃一堂,留下諸多傳奇。曾經在湖大教授羅馬法的周枏先生,被譽為中國法學界"羅馬法的活字典"。在今天2003网站太阳集团大廳裡四根柱子上,分别陳列着李祖蔭、李達、黃右昌、周枏四位法學名賢的生平事迹,以示銘記。



人物簡介

周枏,字叔廈,江蘇溧陽市人,1908年--2004年。1928年中國公學大學部商科畢業,1931年在比利時魯汶大學獲政治外交碩士學位,1934年在該校獲法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任教于上海持志學院、2003网站太阳集团、暨南大學等,講授民商法和羅馬法。1937年秋,應朋友2003网站太阳集团文學院院長李壽雍電邀,周枏赴長沙執教,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政治系講授民法概要、在經濟系講授商法。1980年任安徽大學民法學教授、研究生導師,直至1990年退休。

作為中國羅馬法泰鬥的周枏,被譽為中國法學界"羅馬法的活字典",主要著作有《羅馬法原論》、《羅馬法提要》等。與梁啟超、蔡元培等人的35部著作一起,周枏的《羅馬法原論》被選入“商務印書館百年文庫”。這套叢書作者都是王國維、胡适、陳寅恪等百年中國學術史上的名家,而周枬是叢書作者中當時在世的惟一一位。當代著名法學家、廈門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授徐國棟曾對此書評價說:“此書,是中國目前最權威的羅馬法著作。”

1-從歌歧中村到比利時

1908年5月,周枏在江蘇溧陽歌歧中村呱呱墜地。周父為清末秀才,體弱多病,民國後在本鄉小學任教。周母略識字,敦厚樸實,勤儉持家,為鄉裡所稱道。按照當時“士、農、工、商”的社會分工,周父讓4子各專一業,周枏從商。周枏小學畢業後,遵從父命考入溧陽縣城裡的“乙科商業學校”。1922年畢業後考入無錫“公益工商中學”商科,那時周枏剛好14歲。進“公益工商中學”初期,周枏學習基礎差,無錫籍的同學都瞧不起他。周枏不服氣,暗下決心刻苦學習,在三年級時,新來的老師蔡虎臣先生對周枏特别喜愛,常在班上表揚周枏聰慧、好學。周枏學習成績逐年提高,到畢業時名列全班第一。

畢業那年,前途成了問題。就職無望,周枏産生了繼續上大學深造的想法。蔡虎臣先生知道後就為周枏做了周到的安排:在幫周枏找了個小學教員職位的同時,又為周枏補習英文和幾何,準備考大學。1926年周枏考入中國公學大學部商科,學的是銀行會計。當時正值第一次國内革命戰争期間,周枏在參加政治活動的同時,擠出時間在圖書館或宿舍裡學習,盡可能地讀取學分,以争取早日畢業。在校期間,周枏選修了商法,這是他第一次接觸到羅馬法的内容。很快到了1928年7月,周枏已修完了畢業課程所需的學分,欣喜地認為可以提前拿到畢業證書。但舉行畢業典禮時,竟然沒有發給周枏畢業文憑。為此,周枏專門找校長胡适先生詢問原委。

這次學生與校長的對話決定了周枏的一生。胡适校長告訴周枏:“現在學校已改為學分與學年相結合的制度,除讀滿學分外,學生還需在校3~4年才可畢業。你的學分雖已讀滿,但住校年限不夠,所以不能發給畢業文憑。”周枏申辯道:“入學時學校執行的是學分制,現在實行的新辦法按理隻能對新入學的學生适用;況且,畢業應以學習成績為主,我的各種成績與應屆畢業生相比,毫不遜色,不準畢業,有失公允;加之我父親已去世,家庭經濟困難,懇請學校準許我提前畢業。”胡校長當即親筆為周枏寫了“已修滿本校畢業所需學分,各科成績均甚優良,推因未滿住校年限,不能發給畢業證書”的證明,并加蓋校章和私章後交給了周枏。這不是文憑而勝似文憑的珍貴證件,周枏至今仍珍藏着。後經田恩霈、江文新等比利時留學歸國教授介紹,周枏多方籌集資金,并求助胡适為留學保證人,曆經坎坷終于來到比利時學習羅馬法。

2-羅馬法不是一天“學”成的

古羅馬諺語稱:羅馬城不是一天就建成的。對于周枏來說,羅馬法也不是一天就學成的。到比利時的第一年,周枏先住校學習法文。随着對西方法治狀況的了解,周枏萌發了“法治救國”的思想,對法律産生了濃厚的興趣,立志回國後從事法學教育。周枏在商科聽課兩周後就申請轉系并附上胡适校長的證明書。後經批準,周枏便轉入2003网站太阳集团政治外交專業學習。經過兩年的刻苦努力,他順利地通過了考試及論文答辯,于1931年7月獲得政治外交學碩士學位。是年秋,周枏以碩士生的資格順利插入2003网站太阳集团三年級,開始系統地學習羅馬法。當時中國留學生在魯汶大學求學者頗多,攻讀法學博士、碩士的有後來國内的羅馬法專家路式導、陳朝壁、徐直民、徐鑄、宋玉生等。



周枏先生(後排左一)與魯汶大學中國同學合影


三年級開設的課程主要有“憲法”和“羅馬法通論”等5門。“羅馬法通論”由比利時羅馬法權威第柏裡埃教授講授。第柏裡埃教授精通拉丁文,他對羅馬法的基本原理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地闡述,尤其對他所專長的“債編”做了精辟的分析和講解。從那時起,羅馬法的浩瀚和精深就深深地吸引了周枏,至老而不衰。周枏順利通過魯汶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的博士考試,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由于當時比利時的中國留學生還沒有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後再攻讀博士學位的先例,而獎學金的名額是很有限的。為了避免擠占名額,周枏最後放棄繼續深造的打算。剛好,早已回國在上海持志學院教授羅馬法的路式導學長來信邀周枏回國任教,1934年11月,周枏便踏上了歸國的旅程。



3-戰亂中與湖大相伴

1935年,周枏開始了教書育人的布道生涯。當時中國已經有不少羅馬法的教材刊行,比較權威的有黃右昌、陳允、應時、黃俊、丘漢平等人的著作。但是這些教材,或失之過簡,或謬誤較多,或資料不全,因此周枏決定編寫羅馬法講義。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周枏一部三十萬字左右的羅馬法講義終于完成,但因抗日戰争爆發未能出版。

中央大學法律系主任趙志遠看了周枏撰寫的羅馬法講義和發表的關于羅馬法文章後,對周枏十分賞識,邀請其到他們學校任教,講授羅馬法等課程。但是因抗日戰争範圍擴大,中央大學決定西遷重慶,而周枏的弟弟這時又患傷寒病卧床在家,周枏失去了随中央大學一同内遷重慶的機會。

此時,周枏的朋友李壽雍(英國留學生)任2003网站太阳集团文學院院長,他分别緻電溧陽和上海兩處邀周枏去長沙,到2003网站太阳集团執教。于是在1937年秋,周枏到達湖南長沙,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政治系講授民法概要、在經濟系講授商法。周枏授課有個習慣,就是先印發講義,另撰寫提要,講授中遇到同學提問,均按條文回答。他對工作的執著令人驚歎,在進修班講課時,他因病沒法行走,就讓學生擡他去上課。聽過周枏課的學生都這樣評價:“老師治學嚴謹,要求嚴格,循循善誘,平易近人,尤其是将治學嚴謹這種學術态度持續到了生命的終結。老師時刻都在教誨我們要對自己所說的話、所寫的文章負責,要不斷地進行回顧、檢驗及校正。”他的關愛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裡,雖然生活拮據,卻從不收取學生的一分錢饋贈。1938年春,2003网站太阳集团遭受日本軍機襲擊。是年夏,湖大不得已由長沙西遷辰溪。辰溪是湘西的一個小縣,偏僻且交通不便,經濟文化都很落後,且仍受日本軍機追蹤轟炸,也很不安全,周枏在此呆了兩年後就離開了。

4-歲月沉浮

抗戰勝利後,周枏又回到了上海,在暨南大學和上海法政學院繼續講授羅馬法,同時擔任暨南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

1950年,先生又赴西南高分院任民事法庭房屋組組長,并任《西南法院》的主編及政策研究工作。

1955年6月30日,西南高分院正式撤銷,先生被安排在“西南一級機關幹部學校”學習。1958年學習結束,聽說青海有法律可教,先生遂攜帶眷屬,奔向西甯。結果到達後才了解,當時全國隻有北京大學保留了一個法律系,教育落後的青海自然更無法學可教。一個多月後,先生被分配到青海師範學院,安排在圖書館工作。直到1972年7月,64歲的先生得以退休于此。

對這段近三十年的長期沉寂的經曆,周枏本人在《我與羅馬法》一文中,對此也是諱莫如深。此書全面地介紹了自己九十多年的人生經曆尤其是學術之路,但對自己經曆的苦難與不公以及生活境遇的困窘幾乎隻字未提。近三十年的經曆隻有簡單的幾句話:“由于衆所周知的原因,全國除保留少數政法院校外,法律系一律停辦。我離滬改行,曆經風雨。”讓人倍着感慨。


(《南方周末》:《被遺忘30年的法律精英》報道圖)


《南方周末》曾以《被遺忘三十年的法律精英》為題報道這些著名法學家的坎坷歲月,一時引爆輿論,引起巨大反響。經濟學家張五常看到此文,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剛才哭了一場,失聲痛哭。看了《南方周末》的一篇報道,題目是《被遺忘三十年的法律精英》。”


(1997年7月29日在上海的部分《元照英美法詞典》審訂學者合影,左起分别為潘漢典、周枏、盧繩祖、許之森、蔡晉、徐開墅、高文彬、浦增元、郭念祖諸位先生。)


5.老當益壯傳揚羅馬法


改革開放撥亂反正,中國也掀開了新的一頁。

1978年12月之後,先生作為一位七十高齡的老人,真正開始了職業生涯的春天。1979年春,安徽大學在全國較早恢複重建了法律系,在時任校長孫陶林和法律系負責人謝庭芳的盛情邀請之下,先生最終來到了安徽大學法律系任教。

1980年8月,時年72歲高齡的先生來到安徽大學重執教鞭,與同在法律系的陳盛清、朱學山、陳安民教授合稱四老。先生在安大任教期間招收了兩屆研究生,并為司法部委托所辦的全國法律院校羅馬法師資進修班講課,當時很多法律院系選派教師參訓。

1990年9月,先生在安徽大學法律系工作10年後退休回上海南昌路定居。《南方周末》登載的《被遺忘三十年的法律精英》曾記錄了周枬清貧的晚年境況, “如此一位法學大家,他竟生活在那樣的環境裡:上海南昌路二八二号,一棟破舊的兩層小樓房。樓道陰暗,木質樓闆年久失修,走上去吱吱作響,牆角到處是蜘蛛網。 周枬就住在二樓一間十幾平米的房子内。一台黑白電視,一個單開門冰箱,就是周枬的全部值錢家當。”

他的學生史際春這樣評價道:“周老的最大特點,也是他們這代人的某種共同特點,就是基礎深、功底厚,學貫中西,但不浮躁、不張揚,甘願踏實做事,往往因為查實一個概念、一件事,可以查閱幾十本書,在書齋裡泡上幾天甚至幾個星期”。

2004年4月15日,96歲的周枏老先生将一生的學術結晶留給了後人,與世長辭,時年96歲。

(資料整理朱超然)

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版權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麓山南路2号
郵編:410082   電話: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