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向善,習法愛人
——記參觀李自健美術館班會活動
時逢谷雨時節,4月20日法學一班的同學們和班主任劉霜老師一同來到了湘江西側洋湖濕地邊的李自健美術館,開展了一次短暫但有意義的參觀活動。

李自健美術館
李自健美術館位于嶽麓區洋湖濕地公園片區的湘江之濱,是由李自健、丹慧夫婦投資創立的國内外最具規模的現代化公益美術館。該館由著名高僧星雲大師親臨奠基,2016年10月1日落成開館,免費對公衆開放。

李自健美術館前合影
窗口領取入館門票之後,高大帥氣的韋當班長在門口給大家發水,鄒龍同學主動挑起了館内講解員的工作。
館内展廳中分為鄉土系列、母女系列、人物系列等等,這些系列畫作展現了李自健大師在油畫領域的高深造詣,特别是李自健在母女系列、人物系列中把畫的愛妻丹慧的畫如《孕》、《湘女》等放在第一位,更體現了他在求學中不斷充滿愛和發現愛的過程。

場館内景
李自健創作了《南京大屠殺》。該畫用兩個獰笑的日本軍官,一個哭喊的中國嬰兒與一名收拾屍體的僧侶真實再現了當年南京大屠殺的慘狀。整幅油畫由“屠”、“生”、“佛”三聯組成,深深觸動了大家的内心。

同學們在觀展
展廳中也包括一些李自健大師的早期創作和奮鬥的介紹。他的人生經曆和藝術創作,他的大愛、真善美、質樸自然、慈善義舉等激勵我們法律人求學向善,習法愛人。
參觀活動臨近結束時,大家隻能感歎美好的時光總是匆匆,唯有下次繼續觀摩和感悟,同時也希望班級繼續組織開展類似的班會活動。

19級法學1班學習委員 張舟
李自健美術館觀展感
今日,在班委倡導組織、班主任劉霜老師帶領下,2019法學申碩1班的同學們參觀了位于洋湖的李自健美術館。我有幸參與,有感如下:
一、大愛讓李自健油畫和畫展走向世界。美術館畫展的主題是“人性與愛”,從“汶川娃”系列介紹到《聽泉的汶川女娃》油畫義拍獲得128萬元捐贈災區人民,我看得眼眶濕潤,這就是畫家及寫實主義油畫派诠釋着的生命意義,也彰顯着愛和藝術的力量和價值。
二、佛渡有緣人,是畫家對真善美的追求獲得星雲大師欣賞和鼎力支持。也是對真善美的藝術追求,才讓李先生與其夫人丹慧成為藝術和人生伴侶,同樣也是真善美,才讓藝術作品超越國界,走向世界。世界的就是民族的,中華文明和中國智慧,是世界的财富,或将造福世界和人類社會。
三、鎮館之寶《南京大屠殺》,追求和平和真理,讓我們追求公平正義的湖大法律人續增正能量。現實主義藝術形态和法律人對公平正義的追求都是孜孜不倦的,富有決心和力量,《南京大屠殺》在巡展時頂住日本右翼勢力的打壓和幹擾,堅持展出,感動了無數中外觀衆,也将深深震動和激勵我們法律人奮勇前進。
四、求學于湖大的我們,隻有刻苦求學,彰顯和傳播湖湘和中華文化、傳播大愛,才無愧于自我和母校。李自健先生的人生經曆,讓我感覺到傳播文化傳播愛的價值和人生意義。我想,一切法律終究歸于大愛,法是公平正義的出口,更是國家治理工具,法能讓世界存在秩序,也就是給大愛奠定基石,秩序本身或許也就是愛,包括對被懲罰者的教育。
李自健先生的人生經曆和作品激勵和感染着我,他的大愛、真善美、質樸自然、父親的堅韌和精氣神、慈善義舉等等,仍曆曆在目,隻歎美好的時光總是匆匆,未能盡興而遊,唯有下次觀摩和感悟。不對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19級法學1班四組組長 王鈾林
生命與愛同行
——觀李自健油畫展有感
4月20日中午,和同學們一起參觀了李自健美術館,該館設有四大展廳,展出的油畫數量有300多幅。
一進門就看到了那幅極具震撼力的《南京大屠殺》,這是畫家李自健先生創作的第三篇《南京大屠殺》原稿,也是鎮館之作。畫作中,堆積如山的屍體、砍斷的頭顱和身軀、滿地流淌的鮮血、尖銳的屠刀、慈悲的僧人、恸哭的小孩,無不給我們強烈的視覺沖擊,讓人駐足沉思,心情無比沉重,勿忘國恥的情懷油然而生。
《南京大屠殺》之後,展出的是《鄉土》、《家書》、《童年》、《祖母》、《紅花被》、《母女》、《西藏》、《南亞風情》、《美國流浪人》等系列表現人間大愛的現實主義油畫作品。
《鄉土》系列作品中,有小姐姐背着弟弟帶着大黃狗,站在溪邊石頭上,凝神注目遠方;有小姐姐撅起嘴巴吹吹滾燙的米飯,喂給張嘴等待的弟弟; 有割完一筐草的女孩疲勞地躺在溪邊的巨石上墜入夢鄉,輕揚的嘴角挂着淺淺的笑渦;有廣博的天空,有厚重的大地,有生活的艱難,有人性的尊嚴,有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有海外遊子眷戀故土的無限深情。
《家書》系列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作品的構圖和意境有點相似,有一位年輕的媽媽和一個孩子,偶爾還會帶着一條狗,站在老屋裡,在窗沿下,在村口、在田野,籬笆邊、草垛邊、土牆邊……安靜而柔情的閱讀着從遠方寄來的家書,村婦的衣着樸素,美麗憂郁,眼神明亮笃定,孤寂的心情,思念的情愫,有一種期待、欣慰和喜悅,細膩、柔情、深遠,我想《家書》裡也寄托着畫家濃濃的鄉愁。
看《紅花被》系列時,我猛然意識到,一直被我嫌棄的紅花被子其實是熱烈、斑斓的文化圖騰。這種被子,在我很小的時候還見過,後來幾乎絕迹了。畫家為了搜尋即将消逝的“紅花被”,走街串巷,涉獵鄉野,在異國的畫室裡,用火一般的民族情懷,畫下了20餘幅《紅花被》,有憨實的小娃娃被裹在吉祥溫暖的紅花被裡,有被晾在曬衣繩上迎風飄揚的紅花被……鮮豔的紅花被,成為一位藝術遊子故鄉文化情節的視覺符号,這樣的表現手段,充溢着中華民族的濃濃情韻。
《母女》系列中,《孕》是畫家1987年為初為孕婦的妻子丹慧所作的肖像畫,是畫家藝術生涯中重要且具有代表意義的作品。1991年,李自健初抵美國,經濟困頓,正是由于《孕》這件散發着人性光輝的油畫作品,感動了星雲大師,并幸得其賞識與支持,讓畫家潛心創作了一大批表現人間大愛的油畫創作,形成了持續至今的“人性與愛”油畫環球巡展事業的重要基礎。
《汶川娃》系列,則讓我感受到了畫家的善良情懷和感恩濟世的責任擔當。
李自健先生用手中的畫筆,将一個個充盈人性與愛的生活瞬間變成永恒,飽含着深沉、厚重、濃烈的情感,在故鄉的土地上,在湘江母親河畔,美術館永久對外免費開放,我相信,弘揚大愛的藝術将迸發出更大的能量!

19級法學1班 李丹
四月的春風裡夾雜着初夏小雨的潤澤,有幸與同學同遊美術館,大有古聖賢人的閑适樂趣。
李自健先生系油畫名作《南京大屠殺》的作者,這次展覽巨大的作品量,讓我們得以近距離認識到一個真正的大家的勤奮與情懷。
娴熟的筆法與活躍大膽的色彩,題材的廣泛與人物情感的準确表達,無一不體現了李自健先生的功底和人文情懷。全面的近距離的觀賞過李先生的成系列作品後,也就不奇怪先生會創作出《南京大屠殺》這樣的史詩級名作了。
作為中國畫家的自我認識與民族自豪感、悲憫的曆史人文情懷,加上勤奮的工作,畫作題材中的足迹遍布祖國大江南北,深入到最質樸的中國底層人民的生活,把一生大量的時間與作品集中奉獻給樸素的真實。
這也正是法學的精神啊,我們是為了最廣泛的民衆權益而努力的工作者,來到2003网站太阳集团這座名校學習,将自己的情懷安置于一個高于自己、高于生活的平台,用一種更加自律和更有高度的自我認知,把法學的普世關懷服務于民,不枉一朝身為名校學子。
19級法學1班 屈珍
我們常常會因為愛上了一個人,而愛上一座城,那些對我們而言的某條特别的街道、某個浪漫的咖啡館、某處回頭尋找的臨時路邊攤…都隻是因為那個和你一同走過這條街道、品過某杯咖啡和一起吃烤串的那個人而已.
于我而言,李自健美術館從今天起成為了一個特别的地方,是因為有愛的、愛笑的你們—19級法碩一班

19級法學1班 李王利
油畫藝術之美,建築簡約之美,自然和諧之美,空間靜思之美都在李自健美術館能夠感受,在老師藝術作品面前,能夠感受到情感沖擊。李自健作品《聽泉》,作品的模特是羌族的小姑娘小江竹,描繪的是小姑娘打豬草回家在溪水旁的石頭上小憩,聽着流水潺潺,不知不覺,手中的小草青青滑落的畫面。一下子就把我帶到童年時光,每每想起童年,腦海中總會浮現那條小溪,那彎彎的河道,潺潺的流水,安靜的時光,載滿了太多回憶。

19級法學1班班長 韋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