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2月16日,湖南省法學會法治文化研究會成立大會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學術研讨會在湖南賓館召開。
華東政法大學前校長、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會長何勤華,湖南師範大學副校長廖志坤,湖南省法學會辦公室主任夏鴿翔,湖南師範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黨委書記于烽,以及湖北省法律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長陳景良教授等出席了開幕式。來自省内高校和司法實務單位的專家學者130餘人參加了盛會。湖南師範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授、博士生導師夏新華當選為會長。我院師生多人參與了成立大會,其中,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教授蔣海松當選為副秘書長并受聘為湖南師範大學法治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我院肖洪泳副教授等參與了研究會的發起、組織活動。

法治文化研究會旨在聚合湖南省内各高校和法院、檢察院、監察、律所等機構和團體中,從事中外法律史、法學理論、法治文化、審判文化、檢察文化、司法文化研究的同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以繁榮和發展湖南省法治文化研究為主要職責,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法治文化研究會将堅持“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的方針,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法治文化研究活動,推動廣大法學工作者、法律工作者以及相關人員開展法治文化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交流,為法治湖南建設獻計獻策。
于烽主持了湖南師範大學法治文化研究中心授牌儀式。研究中心主任夏新華教授為專兼職研究人員頒發聘書,專職研究人員代表劉湘琛博士發表感言。

在上午的主題報告會上,何勤華教授和陳景良教授分别作了題為《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和《汲取傳統中國的法治資源》的主題報告,為與會來賓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學術盛宴。
大會在下午的議程中進行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學術研讨會,分别就“湖湘法治與新時代法治文化建設”與“司法文化與司法實務”兩大主題進行探讨。來自高校、法院、檢察院、律所的12名發言人針對“湖湘文化與法治文化”、“傳統法律文化及其當代價值”、“新時代法治文化構建”、“法院文化與司法實務”、“檢察文化與司法實務”、“法律理論與法律文化”等專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與會代表進行了深入交流,氣氛十分活躍。其中我院蔣海松副教授做了題為《湖湘法治文化的曆史傳統與當代創新》的報告,引起廣泛關注。

會議閉幕式上舉行了湖南省法學會法治文化研究會首屆征文頒獎儀式,根據專家評審,我院蔣海松副教授的論文《湖湘法治文化的曆史傳統與當代創新》榮獲一等獎,我院助理教授李勤通論文《論秦漢司法文明的轉型及其對我國司法改革的啟示》,我院碩士生曹孝前論文《疑難案件裁判與道德衡量——基于中西方法律文化語境的比較研究》榮獲優秀獎。
會上還發布了由我院蔣海松副教授設計的湖南省法學會法治文化研究會徽标。徽标的主體是一個“法”字的藝術圖案,左邊是“水”,右邊的“去”字抽象化為一個山的形狀。其寓意将法治文化與湖湘文化完美結合起來。以法治而言。水者,《說文解字》有言,法律“平之如水”,以水寓意法律的公平與正義。山者,“莊重如山,威嚴如山”,以山彰顯法律的權威與神聖。以湖南而言,湖南地理标志是一山一水,即嶽麓山與湘江水 ,由這山水組合成“法”字,寓意湖湘文化自古以法政為内核,切合孟德斯鸠所謂“法的精神”與地理緊密相連。山水相依,綿綿不絕,代表湖南法治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徽标亦作為蔣海松副教授《法律與藝術》課程“法律與象征藝術”的實踐作品,赢得廣泛好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