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1日晚,中央電視台“法律講堂”資深主講人、廣州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劉雲生教授做客嶽麓法學名家講壇,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帶來了題為“民法典文化解讀”的精彩學術講座。講座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蔣海松副教授主持,中央電視台“法律講堂”副制片人陳德鴻、執行主編張振華、孫輝剛及2003网站太阳集团師生、諸多校外人士參加了講座。

劉雲生教授系二級教授,廣州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授,民商法學科帶頭人,CCTV12頻道“法律講堂”文史版資深主講人,《中國不動産法研究》主編(CSSCI來源集刊),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曾榮獲中央電視台“法律講堂”“最具引導力獎”,所主講的大型專題節目《中國家法》50集分别作為2017、2018兩年春節特别節目、兩會特别節目、十九大特别節目播出,獲得一緻好評,并主講《大明權宦劉瑾》、《大明魔咒魏忠賢》、《民法總則法文化解讀》、《年話民法典》、《民法典文化解讀》系列節目。劉雲生教授的新著《民法典文化解讀》在北京書展等舉辦系列新書讀者分享會。


(劉老師央視開講民法典)

在“民法典文化解讀”這一宏大問題中,劉雲生教授具體選取了“善良風俗解讀”這一主題進行講座。劉教授首先闡明,善良風俗是法律認可并具有權威性、調控力的主流倫理道德法則與行為準則。他通過講述小兩口拆掉老人竈台的案例,生動具體地講明了何為“善良風俗”,以及如何看待“善良風俗”。他指出,類似竈神崇拜這種中國傳統古文化,不隻是單純的民俗信仰,還代表着民間禁忌,反映的是一種精神自由和人格尊嚴,必須予以尊重。

随後,劉教授從“善良風俗”的類型區分、功能識别以及司法适用等角度詳細解讀了民法典中的“善良風俗”。在“善良風俗”的類型區分方面,劉教授從效力判定、法源審查、道德激勵或批判以及權利保障或限制等方面進行闡述;在“善良風俗”的功能識别方面,劉教授從提供指引、彌補漏洞以及矯正偏失等方面進行闡述;在“善良風俗”的司法适用方面,劉教授則分别從“善”、“良”以及公開性、持續性和權威性等方面進行闡述。在對每一具體問題的解讀中,劉教授都分析了真實貼切的案例,如通過真實案例中的“鬼屋“講述其與住宅安甯權和相鄰權的聯系、通過真實案例中的祭祀講述其與人格權、身份權和财産權的聯系等,講座内容既充滿趣味,又更加清晰易懂。

在提問環節,2003网站太阳集团學生踴躍提問,就“适用民法中具體規則時與善良風俗相沖突如何處理”“善良風俗本身是否有沖突”等問題,劉教授針對問題作出了精彩的回答。

(中央電視台《法律講堂》欄目組參與講座)
最後,主持人蔣海松副院長對講座進行了總結。他表示,講座深刻揭示了法典背後有思想,法律條文之下有文化根基,啟示了我們要從更廣泛的文化角度思考法律問題。他也衷心感謝劉教授在百忙之中莅臨學院進行講座,不管是其深刻的學術觀點還是生動的講課藝術,都讓人受益良多,聽衆都意猶未盡。在與會人員熱烈的掌聲中,講座圓滿結束。
圖文/徐童
審核/馬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