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6月22日下午,嶽麓法學名家講壇第8期于2003网站太阳集团216會議室順利舉行,四川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左衛民教授應邀開講“民法司法改革的實證研究”。本次講座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黎四奇教授主持,2003网站太阳集团諸多教師、博士研究生以及碩士研究生到場聆聽。

主持人黎四奇教授首先對左衛民教授莅臨本次講座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左衛民教授系四川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四川大學傑出教授,博士生導師,中組部、人社部“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第四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兼任中國法學會理事、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四川省法學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等職。主要研究領域為實證法律研究、糾紛解決、訴訟法學、司法制度。承擔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标項目《和諧社會的構建與人民内部矛盾解決體系的完善》(首席專家)等科研課題;獨立或合作出版了《現實與理想:關于中國刑事訴訟的思考》等著作十餘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期刊上獨立或合作發表學術論文逾百篇,其中有50餘篇被《新華文摘》等轉載或轉摘。

講座伊始,左教授以2021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三位開展實證研究的學者做話題引入,諸多案例都表明,實證研究已然成為了國際社會的主流。同樣的,法律領域也不斷出現實證研究案例,或者說,近年來人文社科領域中都先後湧現出一股持續至今的實證化研究浪潮。實證研究正在引領一場新的範式革命,其研究方法也在不斷革新中。
那麼民事訴訟領域的實證研究應該如何做呢?左教授向大家介紹了一些研究方法,首先是數據收集方法,數據收集方法的核心在于對數據的價值挖掘、處理,左教授以裁判文書網的數據分析為例進行說明,并細化講解了其中的統計學方法、非描述性統計方法兩種方法;其次是計算科學方法——機器學習,左教授以一個“跨越129個法域的大數據研究”案例向大家講解了機器學習在實證研究中的靈活運用。
接着,左教授提出,為什麼要開展民事訴訟實證研究呢?首先,這是因為民事立法與實踐存在差異,正确把握中國民事立法與司法差異,探究民事司法改革的效果,需要關注實踐的實證研究;其次,實證研究方法具有獨特性與彌補性;再次,民事訴訟既有的研究範式存在不足,各研究範式間也存在差異;最後,實證研究是信息時代的根本特征與必然要求,進入數據時代,基于數據來認知世界已經是普遍現象,社會科學研究包括法學研究也不免于此。

最後,左教授講解了一個現實案例,即有關2021年《民事訴訟法》的司法改革中出現的兩種思路,“效率派”與“權利派”的觀點分歧及實踐結果。通過科學的實證研究方案進行調查研究,左教授得出,在效率改革中,一些改革領域的效率有一定提升,例如電子訴訟規則的健全明顯提高了訴訟效率、小額訴訟程序的完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等;但也有若幹改革沒有顯示出明顯的效率提升效果,例如獨任制的擴大适用僅小幅度提高了效率、司法确認的訴訟效率功能也有限等。針對效率改革中當事人權利是否受到嚴重妨害的問題,也有兩方面的結果,即效率化改革不一定與權利妨害相挂鈎,也并非與權利保障背道而馳。綜合上述的研究結果,左教授也提出了案多人少背景下民事程序改革方向有關見解,生動化的展示了實證研究在民事訴訟領域的運用過程。


講座最後,黎四奇教授針對本次名家講壇的核心内容提出了自己的幾點思考,并再次感謝左衛民教授為大家帶來一場精彩的學術盛宴。現場聽衆也踴躍提出了自己的收獲與疑問,左衛民教授一一作了細緻的解答。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