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學術動态 >> 正文
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學術動态 >> 正文

中國社會科學報 | 屈茂輝:民營企業發展權的法治保障

時間:2025-03-20 浏覽量:


   

  2025年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時強調:“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已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将一以貫之堅持和落實,不能變,也不會變。”這充分彰顯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我國的長久之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是法治經濟,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也離不開法治的保駕護航。《民法典》第206條規定,國家“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以基礎性法律的形式确認了市場主體發展權。以法治手段保障民營企業發展權的實現,有助于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行穩緻遠。

  民營企業發展權的法治意涵

按照普遍的理解,市場主體發展權,即市場主體平等、自由參與市場經濟活動并享有其利益的權利。那麼,民營企業的發展權的法治意涵就是民營企業平等、自由參與市場經濟活動并享有其利益的權利。

第一,确保民營企業平等準入市場。以民營企業發展權促進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平等準入市場,對于提升民營企業内生動力、明确民營企業戰略地位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曆史慣性,當下促進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即民營企業市場準入的公平性問題,民營企業在許多情況下無法與國有企業享有同等的市場準入待遇。應當在民營企業發展權的引領下切實在法律、規則和制度上平等對待民營企業,确保民營企業和其他市場主體之間平等展開競争,享有平等地位和公平秩序,切實破除市場準入壁壘,在“以權利增動力”理念指引下為民營企業實現自由全面發展樹立長遠信心。民營企業發展權作為保障民營企業平等自由參與經濟活動并享有發展利益的民事權利,能夠不斷穩定民營企業發展預期,在保障民營企業平等參與生産要素使用、市場競争、機會獲取等方面意義重大。

第二,确保民營企業經營自由。在經營自由方面,民營企業發展權表現為民營企業自由選擇營業範疇、營業内容、營業行為和獲利方式的權能。也即民營企業進入市場和選擇具體經營業務及範圍時,不應當受到不合理的限制,應當具有同等參與機會和市場地位。具言之,一是“決策自由”。決策自由内部蘊含着民營企業的經濟理性,民營企業有權自由選擇具體投資取向、投資規模、利潤分配等,促進經營目标的實現。二是“行為自由”。行為自由實質上是民營企業通過交易行為、投資行為或者其他商事行為形成的一種多元化的社會狀态。民營企業參與經營和競争的行為選擇不應被他人權利和國家各級權力不合理地限制。三是自主選擇主營業務的自由。民營企業具有自身特定的經營優勢和擅長業務,這是其發展的重要空間和基礎,應當在民營企業發展權的指引下保障民營企業自主選擇主營業務,确保其業務自決權的實現。

第三,确保民營企業公平享有發展成果。平等享有發展成果是實現公平的基本價值追求,其核心理念在于保障發展帶來的創新成果和經濟效益與市場主體參與發展所付出的努力相對應,也即發展的投入應當與享有成果的程度相對應。民營企業的發展目标顯然也在公平分配層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民營企業應當享受整體社會和市場發展形成的經濟收益及成果分配權利。從現實情況看,随着市場經濟高質高效發展,民營企業主體規模逐步提升,平等享有發展成果對于促進民營企業持續高效發展至關重要,通過民營企業發展權能夠确保各類民營企業充分實現自身發展價值,不斷汲取發展動力。反之,如果不能平等享有發展成果,勢必導緻民營企業發展動力匮乏,一系列經濟發展連鎖負面效應湧現,因此必須通過民營企業發展權确保民營企業發展行為、發展機會、發展成果分配的公平。

  民營企業發展權的法治實現

第一,明晰民營企業發展權的法律特性。民營企業發展權是指“民營企業通過合法經營行為來達到自身所希望達成的規模和狀态的一種權利”。進一步而言,民營企業發展權意指民營企業依法享有的發展權利,具有平等、自由參與市場經濟活動并享有其發展利益的權利。從民營企業發展權法律特性而言,一是具有元權利屬性。發展權屬于權利主體最為根本的權利種類,是權利主體立足于社會的根本。民營企業發展權屬于發展權的具體類型,衍生出市場準入、規範經營、平等競争、參與分配等一系列子權利。二是具有廣泛的适用性。市場主體發展權的内容和涉及領域較為廣泛,根據基本權利的内容,能夠在具體的經營和競争領域衍生出各類具體權能,具有綜合性特征。三是具有專屬性。民營企業發展權本質上是民營企業在市場上競争、運營和尋求發展并達成自身經濟目的的權利,無法被放棄、轉讓和繼承,專屬于民營企業所有。

第二,提升立法質效,完善民營企業發展權的規範體系。檢視當前的法律規範體系,關于民營企業發展權的具體内容尚付阙如,應當進一步完善規範體系,有力保障民營企業發展權的實現。一是應當在《民營經濟促進法》中明确民營企業發展權的内涵,明晰民營企業發展權的行使條件,運用“列舉+兜底”條款的模式明确民營企業發展權的侵害類型,強化侵權責任追責力度。二是貫徹因地制宜發展民營經濟的理念,在法律規範的完善方面做到國家、地方層面相結合,各地應當結合民營企業發展實際細化民營企業發展權的實現機制。三是按照“急用先行”理念及時探索制定實現民營企業發展權的配套制度機制,織密保障民營企業發展的法律網絡,及時為促進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制度供給。四是明晰民營企業發展權請求權。民營企業發展權請求權派生于民營企業發展權,發展的基本要義決定了這一請求權的具體内容。與市場主體發展權的其他權利内容、權能相比,市場主體發展權的請求權也具有獨特的價值,應在法律規範予以細化和完善。

第三,強化執法監督,規範涉企執法,确保民營企業發展權有效實現。執法作為法律實施環節,是權利得以實現的動态化保障。執法部門在涉企執法領域中,應當重點關注民營企業發展權的實現,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現象,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同時,進一步強化執法監督檢查,探索建立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專項執法“正負面清單”公開制度,樹立執法正反典型,使得執法成為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護身符”而非“攔路虎”。總之,要堅持以民營企業發展權利制衡執法權力,為民營企業面對逾矩越界執法權力時提供有效的救濟保障,在法治框架下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牢不可破的風險防護盾。

第四,助推民營企業發展權有效銜接涉外法治建設,為民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保駕護航。從國内視角來看,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潛力巨大,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創造了無盡機遇和無窮動力。同時,随着全球經濟發展格局的深度交融,民營企業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同樣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必須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故此,應當在涉外法治建設中有針對性地融入促進民營企業發展權的具體内容,不斷完善涉外法律工具箱,有效應對“長臂管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等阻礙發展的負面因素,為我國民營企業開洋拓海、邁向全球市場奠定堅實的涉外法治基礎。

  (作者系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授、湖南智慧法治研究院院長)

轉載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版權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麓山南路2号
郵編:410082   電話: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