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英輝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
文章來源:法制日報——法制網發布時間:2020-05-19
http://www.legaldaily.com.cn/Culture/content/2020-05/19/content_8198254.htm?from=groupmessage

有幸拜讀了2003网站太阳集团張智輝教授的《刑事法研究》(五卷本)(中國檢察出版社出版),分别是“中國刑法學”“國際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犯罪學”“檢察學”,震撼之餘,尚有些許感受。
從張智輝教授的成果索引看,獨著21部,主編44部,合著19部,合譯著11部,論文達214篇。就其涉及的領域而言,覆蓋了刑事法學的各個門類,可謂學富五車;就其所著的數量而言,可謂著作等身;而就其成果的思想廣度和實踐深度而言,還可謂意在筆先、力透紙背。《刑事法研究》正是對這些已有成果的再整理,内容上反映了其學術脈絡和内在的體系邏輯,重新編輯成卷,也正是因為堅持創作曆程的曆史性和客觀性。
從方法論上講,如何對刑事法學進行研究,一直是中外刑事法學者追問和不斷思考的核心問題。德國刑法學家弗蘭茨·馮·李斯特提出整體刑法學的觀點,主張刑事法學要緻力于研究、規範和描寫由犯罪及其防治所決定的整個生活領域,因而包含了實體法、程序法、犯罪學等在内的所有刑事科學。在國内,甘雨沛教授最早提出了“一個具有立法論、适用解釋論、行刑論、刑事政策論以及保安處分法的全面規制的‘全體刑法學’”,儲槐植教授則提出“刑事一體化”。《刑事法研究》正是踐行“刑事一體化”理念的體現,其在立場上倡導理性地對待犯罪問題,在方法上倡導多視角研究犯罪及其對策。
從認識論上講,《刑事法研究》充分運用了“刑事一體化”的方法論,以刑法運行機制為認識論的主要場域,在刑法之下(刑法體系的健全與完善)、刑法之中(刑事程序的合理建構與訴訟監督的有效實現)、刑法之上(比較刑法與國際刑法的共識)、刑法之前(犯罪原因、規律及其防控)、刑法之後(刑事執行權的優化)等方面,全方位提升了整體刑事法的“專業槽”,增進了我們應對犯罪并作出有效反應的知識儲備。當然,從張智輝教授的研究經曆來看,這種經由方法論推動的認識論,存在着不斷深化的過程,表現為其研究成果逐漸由宏大叙事轉為具象分析,從體系化思考的延長線上生發出問題性思考。第一卷的成果曆經了從刑事立法的研究向刑事司法的适用的轉變,早期的研究更多聚焦于刑法基本原則、立法科學化等“元問題”,中後期的作品則更多關注如互毆的責任分配、網絡犯罪應對及新型罪狀的解讀等。第二卷從讨論刑法的國際化與國際刑法的基本問題,逐漸向國際刑法中的檢察官角色定位、國際反腐敗協作等具象問題延伸。
第三卷從刑事司法的原則、刑事訴訟的人權保障等宏觀問題,逐漸聚焦到公訴權、訴訟監督等中觀問題,最後深入到逮捕的運用、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适用等微觀問題。第四卷首先提出了犯罪的制度性原因,這是犯罪原因論的思考;繼而又最早地引入了犯罪被害人學的域外知識,這是犯罪與被害關系的思考;之後又将關注的視角回歸中國本土犯罪問題,對“嚴打”刑事政策和法治反腐作了近距離地觀察和較為深入的研究。第五卷對檢察制度的研究,更多地受到了檢察實踐特别是檢察制度改革動向的影響,從強調檢察機關的憲法地位和本土特殊作用,來回應對檢察機關角色定位和法律監督内涵的質疑,到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後,對檢察偵查權的反思與重構,無一不是對所處時代問題的一種共時性思考。整體看來,這些成果所呈現出的宏觀向具象的過程,是中國刑事法學不斷深化認識的縮影。
從實踐論上講,無論是作為方法論的“刑事一體化”,還是作為認識論的理論知識,其妥當性和價值性并非不證自明的,而是需要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得以實踐和印證。張智輝教授長期在檢察系統任職,并參與司法體制改革工作,為其提供了将理論研究與制度實踐深度融合的契機。一方面,為了服務于司法體制改革這一實踐命題,從檢察學應有的理論輸出、檢察機關的憲法地位以及檢察制度的曆史變遷等不同視角,結合時代的制度需求,重新诠釋了法律監督的内涵、檢察權的性質,并促成了提升法律監督有效性和優化檢察權配置及運行的目标。另一方面,又以其理論敏感性,對于早期刑事立法“宜粗不宜細”的實踐率先提出了刑事立法的明确性原則;對于“就法規範研究法理論”的問題,較早地将刑事司法地方化、行政化、大衆化引入到刑法适用的讨論中來,是在規範學科引入社科法學的一種探索。這種問題導向和理論提升相結合的學術特質,早在2006年發表的《互毆案件刑事責任分析》中可窺一斑,這些認識論上的問題發掘和理論見識,不僅在後來學界關于正當防衛的理論争議中反複被學者們提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與2018年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第12批指導性案例的裁判要旨相契合。
概覽《刑事法研究》(五卷本),不覺中把筆者帶入四十年來理論進步和學術變遷的回顧之中,其中的真知灼見和超前洞見令人印象深刻,悠悠不盡。

《刑事法研究》叢書作者張智輝教授
《刑事法研究》叢書提要:
《刑事法研究》叢書是我國首套有檢察特色的刑事法學研究著作,中國檢察出版社2019年版,著名法學家、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授張智輝著。叢書共分為五卷,分别是《刑事法研究第一卷·中國刑法學》《刑事法研究第二卷·國際刑法學》《刑事法研究第三卷·刑事訴訟法學》《刑事法研究第四卷·犯罪學》《刑事法研究第五卷·檢察學》。《刑事法研究》叢書分為五卷,其内容集中體現了作者從事檢察理論研究工作以來,對刑事法學領域一些重大問題的深入思考。第一卷《中國刑法學》,其内容既有對刑法基本原理的分析,也有對具體罪名的法律适用及立法完善的思考,還有對刑法改革的反思與探讨。第二卷《國際刑法學》,内容包含了對國際刑法基本問題、區際刑事司法協助、反腐敗國際合作以及國際刑事法律文件與國内法銜接的理論探讨與實踐反思。第三卷《刑事訴訟法學》,全面梳理了刑事司法理論、刑事訴訟中的人權保障、公訴權、羁押制度、逮捕制度、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全面審查制度、控辯制度、訴訟監督等方面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第四卷《犯罪學》重點關注了犯罪學基本理論、犯罪預防原理與規律及方法、腐敗犯罪的原因與預防等前沿問題。第五卷《檢察學》,内容包括檢察學理論與改革、檢察制度、檢察機關的法律地位及作用、檢察權的性質及行使等諸多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五卷本所輯錄篇目多以作者已發表期刊文章、會議發言、專著中部分内容為基礎,結合當前法律實務中的熱點與難點加以修改與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與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