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教授李勤通與廈門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周東平教授在CSSCI期刊《江蘇社會科學》2020年第4期發表《論佛教刑罰觀對中國傳統刑罰理念的影響》一文。
文章認為,佛教在管理僧團過程中形成以忏悔、刑罰等為主的教育處罰觀,又在信仰層面形成地獄處罰觀。基于佛教基本原理,其對世俗刑罰觀采取嚴格審視的态度,形成刑罰設置的否定主義、刑罰目的的預防主義、刑罰功能的懷疑主義等特征。佛教刑罰觀輕緩化的傾向,也曾一度通過高僧的政治影響、統治者的認同等途徑直接影響到世俗刑罰的發展,死刑的轉型乃至唐代廢除死刑的實踐,以及贖刑的轉型、髡刑的消失、行刑制度的變化等莫不受其影響。同時,佛教的地獄處罰觀也有推動世俗刑罰嚴酷性的一面。
為維護信仰的純潔和吸收信衆,佛教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處罰觀乃至地獄處罰觀。但是基于慈悲觀的根本性,佛教對世俗刑罰采取較為謹慎的态度。無論是刑罰設定的否定主義,還是刑罰功能的懷疑主義,都意味着佛教對世俗刑罰采取審慎态度,不主張通過國家刑罰權來實現社會治理的目的。從這一角度出發,佛教的刑罰觀可謂十分超前。而佛教的這種刑罰觀正好順應了中國傳統刑罰發展的輕緩化趨勢,對從嚴酷的上古刑罰轉向相對緩和的中古刑罰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甚至曾經一度推動唐代死刑的廢除。但是,由于中國傳統社會治理模式仍以儒家理念為主,佛教對中國傳統刑罰的推動又是相對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