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書系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項目編号:21YBQ014)的階段性成果,并獲得2003网站太阳集团出版社圖書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立項資助。
Part 1 新書推薦
複旦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授馬貴翔 作者對印證之基礎規則、基本規則及特殊規則的劃分思路新穎,對證據鍊規則的體系性把握準确,特别是對最低數量規則、獨立來源規則的探索有深度,創新性明顯。該書對于我國刑事證據規則的立法完善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中山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授楊建廣 該書采用多學科視角,尤其是運用系統方法創造性地構築刑事證據印證規則系統,并以圖示化方式清晰展現該系統的宏觀結構、微觀構造,令人耳目一新。這無疑是全面、深刻闡明刑事證據印證規則及其運作機理的卓越著作。
Part 2 内容簡介
我國刑事司法長期奉行的是證據确實、充分的證明标準,這一證明标準明确了認定事實的證據的質量和數量的要求,但并未體現法官對案件事實形成内心确信的程度。這一局面在2012年之後有所改變。2012年修正後的刑事訴訟法針對證明标準增加了排除合理懷疑的規定,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法官更好地把握此前十分抽象的證明标準。但是,合理懷疑本身也是個抽象的問題,何為合理懷疑、合理懷疑的邊界在哪裡仍不明晰。換言之,在證明标準法定化的情況下,法官采信證據的過程、判斷案件證據是否達到證明标準的路徑并不清晰。可見,光有作為證明活動目标的證明标準并不足以引導法官認定案件事實,還需要法律設置一套通往證明标準的過程管理規則。刑事證據印證規則本質上是一種判斷證明标準的過程管理規則。
從已曝光的刑事冤案來看,當初判決所認為的相互印證、形成完整證據鍊的定案依據中有不少都違背了刑事證據印證規則的應有之義:或定案根據本身不具有證據資格,或證據缺乏獨立來源而真實性存疑,或存在僞造證據,或對于相互沖突的證據無視合理懷疑的存在人為隐匿、排除無罪證據而形成虛假印證等。刑事證據印證規則屬于證據證明力規則的基礎性規則。加深對該規則的研究對于提升證據規則研究的總體理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刑事立法、司法和刑事理論研究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印證效果的異化,一定程度上是源于刑事證據印證規則的立法粗疏,這有賴于對刑事印證規則構成的深入研究和理論突破。立法和司法實踐呼喚完備的刑事證據印證規則理論體系。
本書從實踐中由于印證不規範、證據鍊不完整導緻事實認定錯誤的現象和面向刑事司法人員的調研數據入手,分析我國現行刑事證據印證規則的立法和司法現狀并提出相應問題,引出作為研究對象的刑事證據印證規則。厘清刑事證據印證規則的含義并對其功能、性質進行分析,以此為基礎探讨刑事證據印證規則在證據規則體系中的定位以及刑事證據印證規則結構形成的理論依據。随後進入本書重點問題的探讨,對刑事證據印證規則的具體規則構成進行綜合性分析,即分層次解析刑事證據印證規則的宏觀結構即刑事證據印證基礎規則、刑事證據印證規則的微觀構造即刑事證據印證基本規則、刑事證據印證特殊規則。最後順理成章地在結語中總結完善我國刑事證據印證規則的立法構想。
Part 3 目次
第一章 導論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二、研究現狀與評述
三、研究思路與方法
四、研究創新與不足
第二章 刑事證據印證規則的概念解析
第一節 何謂印證
第二節 何謂刑事證據印證規則
第三節 刑事證據印證規則在證據規則體系中的定位
第三章 刑事證據印證規則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刑事證據印證規則的哲學基礎
第二節 刑事證據印證規則的心理學基礎
第三節 刑事證據印證規則的管理學基礎
第四節 刑事證據印證規則的法理基礎
第四章 刑事證據印證規則的宏觀結構
第一節 争點導向規則
第二節 可采性優化規則
第三節 最低數量規則
第五章 刑事證據印證規則的微觀構造
第一節 獨立來源規則
第二節 綜合效力規則
第三節 反印證消除規則
第四節 禁止重複證明規則
第六章 刑事證據印證特殊規則
第一節 補強規則
第二節 輔助證據規則
第三節 隐蔽性證據規則
第四節 量刑事實的印證規則
結語
附錄一 問卷調查表
附錄二 問卷調查數據彙總
一、328份樣本的數據彙總
二、62份來自法院的樣本的分類統計
三、150份來自檢察院的樣本的分類統計
四、116份來自律師事務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