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本科生培養 >> 規章下載 >> 正文
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本科生培養 >> 規章下載 >> 正文

2003网站太阳集团關于進一步加強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幹意見

時間:2013-08-08 浏覽量:

為着力解決我校影響本科教育質量提高的關鍵問題,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堅持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内涵式發展道路,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幹意見(教高[2012]4号)》精神,結合我校具體實際,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确立本科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

1. 充分認識加強本科教學工作的重要意義。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教育質量最基礎、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本科教育是人才培養工作的主體和基礎,本科教學工作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中處于中心地位,具有根本性、關鍵性作用。

2. 切實強化本科教學工作的優先地位。校院二級在教學經費投入、資源配置、崗位職責、職務評聘、績效考核、評優評獎、學生資助等各方面,優先突出與滿足本科教學需求。在教師考核評價、績效津貼及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等方面,本科教學具有“一票否決權”。

3. 進一步落實本科教學工作責任制。進一步完善校、院兩級教學管理體制,健全“學校、學院、系(所)、課程教學組”分層負責的本科教學組織體系。校長辦公會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本科教學工作專題會議,及時研究解決本科教學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加強學校領導深入教學第一線進行聽課、調查研究等工作。學院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本科教學專題會,院長是學院本科教學工作第一責任人,分管教學副院長、各系主任對本科教學工作承擔直接責任;系及課程教學組每月至少組織一次教學研究活動。教師是教學任務的落實者和執行者,對具體教學的各個環節和過程承擔直接責任。

二、優先保證教學資源配置

4. 進一步加大教學經費投入力度。 “十二五”期間,大幅度增加實驗教學和本科生實習經費,用于本科實驗室儀器設備購置與建設的經費不低于2億元。着力建設物理、化學、計算(含數據)、生物、力學、電工、電子、語言、藝術等九大基礎實驗中心和金工、電工、電子、仿真(含數據)等四大實訓與創新中心,學校統籌管理各中心人員、場地、設備、經費、課程及相關事項,從人、财、物等方面全力保證其建設發展及有效運行。

5. 進一步改善教學基礎條件。确保南校區中樓、東樓、北樓、前進樓、複臨舍、綜合樓、研究生樓(在建)和北校區二教、水教等9棟教學樓全部用于教學。加快推進現代工程訓練與基礎實驗中心(即工程訓練中心現有A-G共7棟車間)的維修改造,全部用于本科實踐教學。優先保證圖書資料購置、數據庫購置及運行費用。

6.進一步推進教學信息化。加強校園網絡建設,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推進教室信息化、現代化及其他支撐條件建設。構建基于互聯網的課程中心平台,強化基于校園網的課件開發與課程信息資源建設,逐步擴大網上課程教學和學生網上學習,積極推進基于網絡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與師生互動。充分利用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為滿足各專業對大型、密集、超大規模高性能計算的需求,為計算科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工程技術、材料科學、金融學、管理學、社會學、設計藝術等學科提供計算平台服務以及為人才培養創造條件。建立和完善面向教學服務的網絡監控體系,加強教室和實驗室設備管理的網絡監控。

三、激勵教師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學

7. 改進和完善教師考核與評聘機制。受聘教員崗、教學科研崗的教師必須完成本科教學任務,鼓勵高級職務教師從事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教學。通過“分類設崗、明晰職責、按崗聘用、合同管理”,進一步完善和落實課程責任制。把本科教學工作考核結果作為教師考核評價和收入分配的重要依據,把教師教學水平、質量等作為聘用教師職務、确定績效津貼的必要條件。

8. 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質量标準。目标管理與過程管理相結合,建立課程質量标準,進一步加強對課程教學的過程考核,推進“本科教學質量标準建設”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建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教師在備課、講授、指導、答疑、作業批改、課程實驗、項目、案例、考查考試、網上資源建設等教學環節中的投入及工作效果。

四、深入推進教學内容和課程體系改革

9. 進一步完善本科培養計劃。遵從教學規律,在完善本科教學計劃過程中,強化基礎課程和實踐課程教學,通識課程與學科門類課程由教務處組織專家教授修訂,各專業的專業課程由學院院長負責修訂,結合專業評估與認證,吸納社會第三方專家咨詢與論證意見,并通過院學術委員會讨論确定。進一步明确各專業的辦學目标和核心能力培養,規範通識教育必修課程及學科門類核心課程與專業核心課程。增強選修課程的靈活性與廣泛性。

10. 加大專業建設力度。完善專業建設的組織保障體系,強化系、專業相應教學組織建設。以調整和優化專業結構為主線,加快品牌專業、特色專業建設和面向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新專業建設,重點建設一批優勢特色專業,适應國民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對多樣化、多類型和緊缺型人才的需求。充分發揮“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的研究方向對本科專業建設的支撐作用,最大程度把學科建設成果轉化為本科專業建設的優質資源。積極推進和加強專業認證與專業評估工作。充分發揮教學委員會的作用,确保教學決策、教學評估的科學化、民主化。

11. 強化實踐育人環節。整合校内外實踐教學資源,推進“以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标,構建開放式、立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建設。加強校級通識教育實驗平台、以院為主的學科門類實驗平台、以系為主的專業實驗平台、以教研室或研究所(室)為主的專業方向實驗室建設,構建現代實驗教學體系。結合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分學科制定實踐教學标準。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強化實習實踐教學環節,增加實踐教學比重。加強導師課程與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有效結合,促進高年級學生提前進入畢業論文(設計)環節,加強創新與設計能力的培養,根據實際項目或面向實際問題進行選題,工科學生應加大工程設計的比重。進一步加強實驗課程與課程實驗建設,大力提升實驗教學效果,力争一批基礎實驗教學中心成為國家級示範中心。進一步加強校内外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探索創新性實習實踐工作坊。

12. 加強核心課程與精品課程建設。進一步加強通識教育必修課程、學科門類核心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導師課程的建設,構建現代研究型大學本科核心課程體系。加大優質課程資源開發和校級精品課程建設力度,推進主要核心課程的數字資源建設。增加前沿類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及方向性課程,重點培育200門優秀課程,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體育、藝術類課程的建設,建好本科課程中心公共平台。

13. 加快推進本科教學的國際化進程。鼓勵各學院學習、借鑒國外高水平大學的課程教學體系,引進、選用國際知名的外文原版教材,實現主幹課程教學率先與國際接軌。鼓勵教師結合自身研究與教學實踐,編寫有特色的高水平專業教材。鼓勵教學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拓寬學生國際交流途徑,推動實施學生“海外訪學經曆”工作,通過未來5年的時間使得本科生中海外訪學比例達到國内同層次學校較好水平。學校重點支持的優勢學科與專業要率先推進此項工作。鼓勵學院聘請國外專家或海外歸國教師擔任英語教學課程負責人、主講教師。通過4~5年時間,确保除曆史、漢語言文學等特定專業外的其它所有專業,有三分之一的學類核心課和專業核心課實施英語教學;鼓勵學門基礎課程教師實施英語教學。對英語教學課程主講教師或使用外文原版教材中文授課教師,給予專項經費支持。

14. 深化外語教學改革。完善高級英語課程體系,強化口語訓練、英語寫作訓練,提高大學生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特别是聽說能力。增設日、德、法、俄、西班牙、意大利等語種課程,滿足廣大學生對多種外語學習的需求。

五、積極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15.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行業企業需求,紮實推進“卓越計劃”,推進國家創新型人才培養實驗區建設。鼓勵學院開展試點,主動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進研究性教學,引導本科生進入科學研究領域,逐步實現高年級教學主要在實驗室(工作室)完成;逐步推進和完善本科生導師制,受聘教學科研崗的教師均需吸納并指導高年級學生開展項目研究,充分發揮科研對本科生培養的支持作用,促進高水平科學研究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一體化。進一步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完善國家、省、校三級項目體系,擴大學生參與面。

16. 推進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積極推行小班制、“大班授課,小班指導”、“講座+指導”等教學組織模式,提倡參與式、案例式、研讨式、模拟式等教學方法,鼓勵教師開設研究性、項目化課程以及跨學科課程,鼓勵學生系統性、研究性、探索性、開放性等學習模式,着力提高課程學習的挑戰性和吸引力。擴大采用計算機和網絡考試的範圍,推進課程考試方式多元化改革。

17.尊重學生個性發展需要。通過完善本科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增加學生選課的靈活性與廣泛性;通過自主招生、課程選修、轉專業、輔修第二專業、學科競賽、創新創業計劃、海外訪學、碩士推免等多方面改革,為學生個性發展開辟新途徑、新渠道。

六、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18. 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按照學校中長期發展目标,在“十二五”期末,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超過70%,具有海外高校博士學位的比例超過10%,具有出國研修(留學)經曆的教師比例超過50%。實施海外學術大師講學項目與國外專家聘請項目,推進海外智力資源的利用與引進。以課程建設為中心,深入分析現有師資隊伍存在的突出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不斷優化專任教師隊伍的學曆結構、專業結構和學緣結構。加強實驗教師隊伍建設,設立專門的實驗教學崗位,并于2013年完成實驗教學現有人員的聘用工作,制定相對獨立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及職業發展通道。建立教學助理(助教)制度,加強準教師隊伍建設。

19. 加快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完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組織架構,創新管理機制,落實經費保障。通過加快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建立健全教師入職及職中教育培訓體系,完善教師及教學助理(助教)培訓制度,積極開展教師培訓、教學研究、教學咨詢、教學評價等,指導青年教師、新進教師、教學助理等更新教學理念,提升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

七、進一步加強本科教學質量監控

20. 完善質量監控體系。完善校院教學質量監控網絡、信息網絡和服務網絡,建立經常性的教學檢查制度,加強教學過程的監控力度。高度重視本科教學質量的年度總結,每年底各學院和學校均應編制當年度的《本科教學質量報告》。加強課程标準建設,對備課、講授、指導、答疑、課程實驗、項目、案例、考查考試、網上資源建設等課程教學的主要環節提出基本要求。進一步加強教學督導工作,充分發揮和落實校、院兩級教學督導組織的檢查、監督、評價和指導作用。

21. 完善本科教學評價體系。逐步深入開展教師本科教學質量評價工作,把學生滿意度測評作為本科教學工作重要的觀測指标,進一步完善專家評教、同行評教、學生評教等制度,确保評價過程的公開、公平、公正。

22. 确保正常教學秩序。堅持依法從嚴治校,進一步健全和落實教學管理規章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影響、幹擾、沖擊正常教學秩序。出台《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師本科教學工作規範》,明确教學工作紀律,嚴肅查處各類教學事故,規範教師社會兼職和校外活動,缺乏教學責任心、教學效果差、學生滿意率低的教師不得繼續在教師崗位上工作。落實《2003网站太阳集团本科學生學則》,嚴明學習紀律,嚴格考試管理,規範學生行為,促使學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學習活動。

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版權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麓山南路2号
郵編:410082   電話: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