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9日下午,進行了本次論壇的第二單元和第三單元。
第二單元為“知識産權法專題”。學術報告的主持人為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聶資魯教授,來自英國、韓國、中國等國家的四位專家學者就知識産權領域的前沿問題做了學術報告。
Wei Shi教授(U.K.)報告的題目是“《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知識産權條款效應評估”。Wei Shi教授認為,随着《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的達成,知識産權國際保護的生态正在經曆微妙的變化。如何未雨綢缪,謹慎因應,将是擺在理論和實務界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Wei Shi教授通過對該協定的知識産權編進行梳理,特别是對其中關于專利、版權、商标等具體規定的分析,指出該協定将對公共利益以及知識産權保護标準産生重要影響。
申惠恩教授(South Korea)報告的題目是“韓國專利權間接侵權制度研究”。申惠恩教授首先分析了韓國專利法第九十四條,指出專利權是一項獨占排他權。緊接着分析了間接侵權的構成要件,并重點探讨了不存在直接侵權為行為能否構成間接侵權這一關鍵問題。最後,申惠恩教授詳細分析了韓國大法院2015年7月23日宣告(2014DA42110判決)的判決要點。
羅靜副教授報告的題目是“中國著作權法中的表達/思想二分法原則之司法檢讨”。羅靜副教授認為,思想/表達二分法原則是著作權法中一個普遍認可的重要原則,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我國自1990年以來的《著作權法》立法并未将其法典化。同時,該原則不斷出現在我國近年來在司法實踐中,法院從不同的角度對此原則做出了不同的解讀。通過對李淑賢版權案等案例的分析,羅靜副教授認為,司法實踐中對表達/思想二分法原則的運用具有一些獨特之處。
劉恺博士報告的題目是“WTO Dispute Settlement Related to TRIPS Agreement: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劉恺博士認為,在WTO體系中,TRIPS協定扮演了一個十分重要和敏感的角色。與貨物貿易協定和服務貿易協定相比,TRIPS協定具有一些特殊之處。TRIPS協定形成于長期緊張的談判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烏拉圭回合談判中所達成的一攬子協議。然而,過去的案例與經驗并沒有被納入其中。雖然,在多哈回合談判的中加入了一些議題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并沒有觸及TRIPS協定中的一些根本性的漏洞與缺陷。這些問題包括TRIPS協定與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管理的一系列條約之間的關系,知識産權用盡問題,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理事會的監督功能,第二部分的除外條款,第8條第(1)項的最後一句,非違約之訴,技術轉讓。劉恺博士分别讨論上訴問題,并相應的提出一些解決建議。
本單元結束後,中南财經政法大學知識産權學院副院長黃玉烨教授、澳大利亞南澳大學Ping Xiong博士分别對上述四位報告人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其他與會人員參與到讨論之中。
第三單元為“法學教育專題”,學術報告的主持人為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時建中教授,來自中國大陸、澳大利亞國、韓國以及我國台灣地區的六位專家學者就法學教育領域的重大問題做了學術報告。
屈茂輝教授報告的題目是“The status quo,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Law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屈茂輝教授首先介紹了中國研究生教育的現狀,着重分析了法學研究生教育的類型和規模。緊接着,屈茂輝教授分析了中國法學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包括學術型研究生的定位與就業方向不匹配、專業型研究生與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同質化、專業型研究生與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不高等。最後,屈茂輝教授從招生規模、培養模式、培養目标、教育體系等幾個角度提出了一些法學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對策。
Tracey Coleman女士(Australia)報告的題目是“On the Transition to Digital Learning in a Legal Educational Environment”。Tracey Coleman女士介紹了南澳大學正在推行的一種數字化學習方式。她認為,與傳統的學習方式相比,數字化學習方式在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學習手段以及與學習者的聯系等四個方面都有不同。數字化學習方式更加靈活和個性化,能夠很好的平衡工作、家庭以及學習,因而廣受歡迎。在2014年,南澳大學的學生使用了數字化在線學習系統1100萬次,并且有70000人觀看了在線課程。南澳大學還計劃成為數字化學習的領導者。
胡弼成教授報告的題目是“論現代大學‘人格之治’與‘法規之治’的互補相融”。胡弼成教授首先以“人格之治”與“法規之治”的古今中外存在狀态、發展脈絡作為切入點,分析了國内大學該類治理的現狀、問題及其歸因。緊接着,從不同的對象和視角探讨了其各自的行為及其歸因,以及應如何按照大學“人格之治”與“法規之治”的标準做出調整。最後,胡弼成教授從總體上提出了優化現代大學“人格之治”與“法規之治”的策略,以利用各自優勢實現兩類不同治理的融合與互補。
餘啓民副教授報告的題目是“全球在地化——從英美法律學習談内化本國科技創新”。餘啓民副教授認為,全球在地化是從全球化與本土化的結合和融合的措辭。它不僅是一個單字措詞而是一種文化間的革命以及創新。在全球在地化的背景下,餘啓民副教授以台灣東吳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采用英美法的訓練作為一個例子,介紹了如何利用國外的法律進訓練方法進行法學教學,特别是英美法案例教學的教學方式。
崔鐘赫先生(South Korea)報告的題目是“韓國法曹人培養制度的現狀及改善方向”。崔鐘赫先生首先介紹了韓國法曹人培養制度,特别是司法考試制度和韓國法學專門大學院(Law school)制度。緊接着崔鐘赫先生分析了韓國法學專門大學院(Law school)制度存在的問題,如強化既得權、未能得到改善的偏重于特定大學的問題、律師實務能力低下問題、律師考試落榜生的問題等。最後,崔鐘赫先生從律師考試的通過率、設置專門律師資格制度、繼續運行培養少數合格者的司法考試制度、通過律師考試後的實務教育等幾個方面提出了改進建議。
徐偉紅女士報告的題目是““四化兩型”建設背景下湖南高等教育發展差異化研究——以本科院校為視角”。首先,徐偉紅女士從辦學理念和大學文化、學科結構和研究領域、辦學主題、管理機制以及人才培養等幾個方面分析了湖南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同化現象。緊接着,又從模仿機制、辦學自主權、評估體系、管理體制、大學間的等級制度以及傳統文化等幾個方面分析了湖南高校發展趨同化的原因。最後,從辦學理念、辦學層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校園文化、高校自治、與地方的互動、國際化辦學以及管理團隊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加強湖南高校差異化發展的建議。
本單元結束後,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聶資魯教授、2003网站太阳集团肖海軍教授分别對上述六位報告人進行了精彩的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