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科學研究 >> 學術動态 >> 正文
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科學研究 >> 學術動态 >> 正文

“2021博士創新論壇”|王中老師開講“鑒定意見審查中的法官決策趨利性”

時間:2021-12-24 浏覽量:

圖 | 陳悅

文 | 鐘雅琪


2021年12月23日晚,“2021博士創新論壇”于2003网站太阳集团模拟法庭舉行。本次活動由我校研究生工作部主辦,2003网站太阳集团承辦。2003网站太阳集团王中老師作了主題為“鑒定意見審查中的法官決策趨利性”的精彩演講,博士生吳俊廷、易凡作為嘉賓出席。



首先,王中老師指出實證研究的七個步驟亦即此次演講的主要内容:問題的提出、理論基礎、研究假設、研究方案、實證分析、實證結果闡釋和啟示建議。

王中老師表示,在鑒定意見審查能力缺乏且司法責任制尚存瑕疵的情況下,法官在鑒定意見審查過程中所作出的相關決策可能存在風險,進而可能導緻其個人利益受損。而基于其所具有的趨利本性,法官在司法裁判過程中可能出于維護個人利益至目的,對與其個人利益密切相關的非規範性因素進行考量。

我們在發現并提出一個問題之後,需要有理論基礎作為支撐去進行學術研究。王中老師以經濟學上的“理性經濟人”為例,說明法官在做決策時同樣會權衡利弊。具體來說,基于“經濟人”所具有的利己性,法官同樣可被視為在個案審理中尋求中付出最小化以及預期利益最大化的個體。并且,如果即行程序規則及與其切身利益相關的管理規則與其作為“經濟人”追求利益最大化之本性相沖突,則存在違背規則要求來維護自身利益并最終導緻規則異化甚至失靈的可能。



在研究假設部分,王中老師從當事人申請重新鑒定的趨利性和法官重新鑒定申請審核決策的趨利性兩部分展開。首先,啟動重新鑒定程序存在一定概率使得新的鑒定意見與在先鑒定意見不一緻,從而使得重新鑒定申請人扭轉在先鑒定意見于己不利之形勢。但對于申請重新鑒定的當事人而言,重新鑒定程序的啟動即意味着訴訟成本的進一步提高。此時提出的研究假設為: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目标,當事人必然需要重新對鑒定成本與預期收益之間作出權衡,預期利益越大,當事人申請重新鑒定的意願當然越高。

其次,對于法官而言,重新鑒定具有解決當事人關于鑒定意見争議的積極功能。但啟動重新鑒定可能導緻前後兩份鑒定意見相互矛盾,在法官沒有能力對兩份相互矛盾的進行有效甄選的情況下,審判過程中存在兩份互相矛盾的鑒定意見本身即可成為當事人上訴,甚至是上訪的理由。此時提出第二個研究假設:當事人訴争利益越大,法官啟動重新鑒定決策的潛在風險越大,如若法官的重新鑒定審查決策确實存在趨利性,基于收益與風險的權衡,則當事人訴争利益越大,法官選擇啟動重新鑒定的概率越小。

接着,王中老師從變量選取、樣本與數據(樣本、樣本數據來源、抽樣方案)、模型選擇三個部分論述研究方案,從變量描述性分析(分類變量、連續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兩方面進行實證分析論述并對實證結果進行闡釋。以上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鑒定意見審核中的法官決策風險主要源自于認知能力的缺乏。因此,對于鑒定意見審查風險的控制,應首先強調對于法官認知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由于當前司法責任制等法官管理制度所存在的瑕疵與缺陷可能會進一步提升決策風險,對于法官所面臨決策風險的降低,還需着眼于對于當前責任模式與考核标準的完善。



在交流環節,大家踴躍參與。吳俊廷首先提出實證研究和規範研究兩者的判斷問題,接着強調提出問題對于一個學者的重要性,他還表示要針對提出的問題選擇工具,且對工具的選擇不能有主觀上的偏見;計量法學的易凡提出兩個問題并得到王中老師的精彩解答;針對到場同學提出的“數據不能支撐假設時是否無用”的問題,王中老師表示,當數據無法正面支撐假設時,可以從反面對假設進行解釋,如果無法解釋,就說明自身的數據出了問題;緊接着,王中老師表示對于數據處理軟件的使用應該基于對研究方法的理解和選擇,而操作問題反而是比較好解決的。



本次創新論壇使得大家對實證研究進行了初步的了解,到場同學紛紛表示受益匪淺。本次論壇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落幕。









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版權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麓山南路2号
郵編:410082   電話:0731-88821963